艺术基础特性的概念
正确地评判艺术美和培养艺术鉴赏力的基础就在于特性的概念(6)。他替美下的定义是:“美就是‘完善’,可以作为,或是实在作为眼、耳或想象力的一个对象。”再进一步他又替“完善”下了这样的定义:
“完善就是符合目的,符合自然或艺术在按照一个事物的种类去造成那个事物时所悬的目的。”因此,要下美的判断,我们必须把一切注意力都投到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上去。因为正是这些标志组成那个别事物的特性。所以他把作为艺术原则的特性了解为“形式,运动,姿势,仪容,表现,地方色彩,光和影,浓淡对照,以及体态所由分辨的那种确定的个性,这种分辨当然要按照所选事物的具体条件。”比起其它定义,这个定义是比较切实的。如果我们追问这种特性究竟是什么,我们就会看到它首先包含一种内容,例如某种情感,境界,事件,行动,个别人物;其次它包含表现内容的那种方式。特性这个艺术原则所涉及的正是这种表现的方式,因为它要求表现方式中一切个别因素都要有助于明确地显出内容,成为这表现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希尔特对于特性所下的抽象的定义所指的就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地表现出来的那种妥贴性。如果把这个意思加以通俗的说明,我们可以把它所包含的界定说成这样:姑举戏剧为例,组成内容的是动作(或情节),戏剧要表出这种动作是如何发生的。人们有各色各样的举动,交谈,吃饭,睡觉,穿衣,说这话,说那话,诸如此类等等。但是在这些举动之中,凡是和作为剧本真正内容的那个动作没有直接关系的,就应该一律抛开不要,这样才能使剧中一切对于那个动作都有意义。就连某一顷刻的场面也可以包括外在世界的错综复杂中的许多环境,人物,情境和事件。但是它们在这一顷刻中与剧中动作毫无关系,就不能有助于显示这动作的特性。根据上文特性的定义,只有适合于照实表现恰恰某一确定内容的东西才应该纳入艺术作品,不应该有什么显得是无用的或是多余的。
意蕴”原文是das Bedeutende,意思是“有所指”或“含有用意”的东西,近于汉语“言之有物”的“物”,因译“意蕴”。黑格尔在本书中通常把它叫做“内容”(Gehalt)。
(10)在这节里,黑格尔用希尔特的特性说和歌德的意蕴说来印证他自己的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说。理念就是内容;感性显现就是直接呈现于感觉的外在形状,就是表现的方式。这两方面——理性的和感性的——统一,才能见出美。
(11)这段说明艺术理论的转变是由于浪漫主义文艺和德国古典哲学的兴起。
(12)在黑格尔哲学里,“概念”(Begriff)指事物的普遍性和本质,但是片面的,抽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本质与现象统一,成为具体的客观存在之后,概念才变为“理念”(Idee),理念是主观理解的,也是客观存在的。柏拉图的“理念”虽也是客观的,却仍是抽象的,它与现象对立。黑格尔的“理念”是具体的,即概念与现象的统一。例如抽象的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性是概念,体现于感觉的人是感性现象,感性现象和概念统一成为具体的人,才是人的“理念”。
(13)经验派美学从经验出发,着重个别感性现象而忽视普遍概念;理性派美学从逻辑或概念分析出发,着重普遍概念而忽视个别感性现象。黑格尔认为真正的美学须把这两种片面的研究方式统一起来,因为按照他对于理念的看法,普遍概念必然体现于个别感性现象,个别感性现象也必包含普遍概念。这就是“理在事中”而“事亦在理中”的看法,也就是理性与感性统一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