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让生活美好静静写读书笔记读书

《甜与权力》| 甜蜜的负担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10人  夜未央mm

在物质生活日益富足的当下,“管不住嘴,迈不开腿”,促使人类体重不断攀升,高血压、糖尿病隐患浮现。即便如此,人类在甜食面前却欲罢不能,这种根深蒂固的嗜甜癖,既有基因的始作俑者,亦有模因的推波助澜。

基因是构建身体的指令。经历过漫长的采集生活和食物短缺的人类,体中潜伏着的贪吃基因得到了充分的表达,遇见食物就会胡吃海喝,生怕吃了这顿没下顿。而甜食可以迅速补充能量,尤其是3万年前人类对熟透果实的衷爱,以及婴儿呱呱坠地后对母乳的依赖,都给嗜甜癖埋下了种子。

模因是构建文化的指令。人类都爱吃甜,但程度不一,除了基因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因素共同作用。在《甜与权力》中,西敏司从甘蔗的生产、消费、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权力关系等方面,重点强调了甘蔗种植园经济的发展,为糖从奢侈品向日用品的转变提供了契机,实现了食料从权贵向平民阶层的流动,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饮食体系的彻底变革。

《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的作者西敏司,另译文思理,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人类学教授,被誉为“饮食人类学之父”。曾在波多黎各、牙买加和海地从事田野工作,对加勒比海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西敏司教授将人类学研究置于地方史和全球资本主义进程的历史脉络中,开起了将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的治学先河。

(一)为什么说甜蜜是一种负担

在道德层面上,吃糖就是吸血。这是因为甘蔗种植园经济建立在黑奴贸易之上。15世纪的西班牙,是美洲甘蔗种植、制糖、奴隶劳作制度以及种植园的肇始者。17世纪英法建立的“加勒比种植园”最终促成了全球“贸易三角”的形成:不列颠将工业制品销往非洲,非洲将奴隶贩卖到美洲,美洲将热带商品(蔗糖)销往英国。--此处可以画个图。

奴隶贸易比奴隶制更可耻,成千上万的人被当作商品看待。它始于1444年8月8日,从塞内加尔获取的235名非洲人,被关押在肮脏的小船舱,按照年龄、性别和健康状态分成不同的组,然后作为“黑色黄金”运往美洲,强制从事艰苦的热带劳作。在1492-1820年间,根据安东尼·派格登的研究,“数量相当于白种欧洲人5-6倍的非洲人来到美洲”。

因此,反糖人士认为,“每吃一磅糖(这是从非洲运来的奴隶血汗的结晶)等于吸两盎司的人血”;甚至在宗教性断食期间里(此处指天主教),若吃了加辛香料的糖,也会被怀疑构成破戒行为。

在经济层面上,大众对甜的消费欲望超过了他们的经济水平。

公元8世纪之前,欧洲人对糖几乎一无所知;8世纪,阿拉伯人向西方扩张,带来《古兰经》的同时,引进甘蔗及其种植技术、制糖工艺后,欧洲人对糖的认识才有所改观。糖在14世纪还属于稀有品,作为香料、药物和装饰品,只被特权阶层享用;到了16世纪,富人们也成了蔗糖的消费者和炫耀者,但此时的糖仍属于奢侈品,远超普通人能力所及。

直到1750年,加糖的茶以及糖饴的流行,各阶层的英国人都领略到了糖的好处,更加愿意超出负担能力去消费它。酥皮糕点、糖蜜布丁、果酱面包、烘焙饼干、小圆面包、糖果等越来越多地出现于英国人的日常饮食中。而蔗糖在1850年间价格下跌后,英国贫穷阶层的蔗糖消费,便超过了富裕阶层。

在健康层面上,营养不足,过食有害。

詹姆斯•哈特在一六三三年就发现糖的使用量过多会蛀牙。16世纪的伊丽莎白王后,就因过量食用糖果蜜饯等甜类食品,而使牙齿变黑。而其他医生则对糖的药用价值产生质疑。

糖在走进千家万户之际,被赋予太多象征意义,从身份地位的反映,到庆典仪式的形成,再到经济实力的证明。人们沉浸于对糖的幸福满足感,却浑然不觉其对身体造成的伤害:血压升高,血管堵塞,肌体丧失活力,肺结核,蛀牙,口臭等。

糖在现代饮食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与“便捷饮食”(面包、甜点、布丁等)的水乳交融,最终促成人们放弃自由支配食物的权力。在贫穷家庭,蛋白质由成年男性独享,蔗糖由妇女和儿童消费。食物的不合理分配,系统性地剥夺了儿童的蛋白质摄取权力,因此也成为一种文化正当性的人口控制手段。

(二)既然是负担,为何还会食用?

一方面,基因追求自我繁殖的目标,需要摄取更多能量;另一方面,模因所宣扬的虚假“身份提升器”,让人们乐此不疲。

种植园经济带来的蔗糖贸易,以及重商主义的盛行可以保证蔗糖的供应以及交易和转口贸易所得的利润。当蔗糖作为奢侈品,出现供过于求时,势必会带来消费阶层的下沉。

而平民之所以能够接受糖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无外乎:

1. 糖被赋予的意义和象征,激发了平民的消费欲望;

2. 政治、经济、军事的担保,可以让平民真正成为糖的消费者;

3. 糖的消费可以提供能量,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

4. 糖作为“便捷饮食”的一部分,可以降低时间成本。

综述,蔗糖消费的增长并不必然是生活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的彻底变革,也可能只是为了适应快节奏的工业化时代。在拥抱变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理智、克制、审慎的头脑,这样才不会盲目地被裹挟在变革浪潮中,浑然不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