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写作初心,别在意阅读量
近几年,净化了朋友圈,时间只用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提升综合能力,包括编辑、阅读、写作等。另一方面是愉悦自己,放松心情,比如亲子互动、会朋友,旅行,追追电视剧,发呆等。大方向没有错,一天一天过得挺充实的,也感觉到每天都在进步。
最近发现个什么问题呢?在读书和写作方面,注意力不集中。买了很多书,文学、心理学、历史、写作课等等,每本书都想好好读一读,但每本书还没读透,注意力又转移到下一本书。同样,导致了我写作的内容不稳定,这周写散文、下周写编辑、再下周写小说,没有专注于某一个领域。这只是针对简书上的内容而言,公众号的内容会好一些。
公众号文章输出节奏很稳定,一周一篇,文风也很统一,得益于开通公众号的初衷很简单,记录育儿生活。
那简书上写作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我梳理了一下自己的写作历程,发现了一个令我还挺兴奋的答案:我初入简书,就是想写不同的文章,投不同的专栏,找寻更多的可能性。原来,我除了散文,还会写故事和小说。我追求多元化的生活体验,也认识了不同领域的朋友。
写作初衷和我目前的困惑居然是同样的。
我松了一口气。
目前,我尝试了不同的文风,挑战了故事、小说、哲思、国学等,相比过去只写散文而言,视野更宽,思维更广,感悟更深。
这个阶段性的目标已经完成,现在我要制定下一步写作计划了。
公众号:持续写育儿类文章。这类文章最主要的特色就是情真意切,发自肺腑。如果不投入感情,文章是没有灵魂的。即使有完美的框架,华丽的辞藻,娴熟的技巧,缺了感情,就是缺了生命力,缺了灵魂。写文时,最好是能一气呵成、让情绪肆意流动,开心、欢乐、愤怒、沮丧、担忧等等,我接受自己的优点,也接受自己的缺点。我保护孩子的优点,也接受孩子的缺点。我就是我,毫无掩饰。
简书:制定季度或年度写作计划。自从完成简书日更挑战后,我最大的收获是,不再在意阅读量了。阅读量1000+,还是100+,于我而言并不重要,我更在乎有几个简友给出了发自内心的留言。
仅仅从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出发,编辑类、写作心得类比较合适。
编辑,是我工作的核心。工作完成的是否出色,编辑业务能力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编辑技能只是编辑业务能力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而习得。但是沟通、约稿等事项,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国内知名的大家,是各类核心期刊愿意花重金去抢的资源,但是这个资源也是有限的。老编辑的一句话启发了我:省内知名学者之所以愿意给我的栏目写稿,是因为我们一起奋斗过。当他们还是博士、青年学者的时候,我发现了他们的优势,愿意提供发文的机会。我成了资深编辑,他们也成了资深学者,我们仍然是很好的朋友。
今年需要主动参加省内优质论坛,发现法学、社会学专业的优秀作者。我要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作者们一起成长。我们是编辑和作者的关系,更应该是终身的朋友。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通过现有的博士朋友资源,约省内知名博导,继续提升栏目质量。
写作和编辑息息相关。提升个人整体的素质,也是提升写作技能。当你通过阅读和实践,毛塞顿开,灵感自然就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