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容,内容产业的未来出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知道为什么,这句朱老夫子的话会经常在我大脑里出现。我想无论对于创意工作者还是进行内容创业的自媒体人,都会隐隐约约感受到这句话的妙处。
内容产业从业者的“活力困境”
和去年一样,内容产业还是风口。只是,已经开始呈现了一些倦态。有些号会让你发出江郎才尽的感慨。不点名了。抖机灵是一时的,用户总有厌倦的那一天。而大部分用户不是死忠粉,喜新厌旧,随意转粉。
对于很多人(包括自己)来说,写的东西免费都没人看,你还收费?
大部分时候为内容付费其实并不是为内容本身付费,而是为这个人付费。
如果你没有一个忽悠住别人的个人品牌,你很难在内容付费的产业中分一杯羹。而善于打造个人品牌的人不一定是最善于贡献内容的人。
我记得欧亨利的小说中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但我提醒她把油灯的灯芯拨一拨是有价值的”。《黄雀在后》里面,骗子把4毛钱一吨的黄沙以5毛钱一茶匙的价格卖给家庭主妇,说是放在灯里可以防止灯油爆炸。真正有价值的不是沙子,而是骗子嘱咐家庭主妇“把油灯擦干净,加足油。”这样,油灯真的就不会爆炸了。
算命也一样,即使是忽悠,至少他帮助人获得了心灵的安静或指明了方向——心理咨询服务。
所以,大部分的内容付费都是一种有价值的行为。也许只有付费了有些人才会学习,不付费就没有学习的可能。加入一个学习的社区,至少有氛围来鞭策自己学习。也许通过付费获得了一种学习的习惯。
我并不是反对内容付费,也不否认内容付费的价值和前途。我只是觉得一味关注“内容怎么变现”就像是在向大自然一味的索取。作为内容创业者,更重要的是:“如何才能持续的生产优质内容”。
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是哪里?源头是产业。
不管有没有内容,一个产业是持续存在并且不断演化的。内容也许是加速器,但是没有内容,社会产业照样运转。
当我们说产业内容把内容的落脚点放在产业的时候,我们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出来。
什么是产业和什么是产业内容?
生产、流通、服务等从经济角度进行区分的国民经济活动。
汽车是一种产业,咖啡是一个产业,美容护肤是一个产业,旅游是一个产业,钓鱼是一个产业,危险品运输是个产业,装修、安装、花卉种植、养猪……都是产业。行业知识、经验技巧、交易信息等等能够给本行业的发展带来促进的信息都是可以是产业内容。而且不仅仅是服务业,制造业等实体产业也是需要内容的。
数据是资源意味着信息像工业社会的石油一样重要,每个产业都会借助内容进化。
内容产业的未来决不仅仅停留在信息本身,而是必须服务产业。信息本身就是资源和生产力的含义是信息是产业发展的内生力元素。信息的流动带来资源的优化和流通的加速与放量。
很多公众号不是这个行业你很可能听都没听过,小众的知识付费越来越普及。
得到、在行、喜马拉雅、千聊、知乎Live、荔枝、小鹅通……各个发展得红红火火。其中,成立仅 9 个月的小鹅通已经跑了 3.5 个亿的流水。
这背后贩卖的绝对不仅仅是励志鸡汤和人生技巧,大部分是360行的行业经验和技能。
知识和行业信息:比如,融资技巧、融资渠道?…… 如何操作电焊?如何制作陶器?如何清洗咖啡机?咖啡如何拉花?如何选购汽车?如何选古玩?……
信息是为产业服务的:除了促进行业的交易,还会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提升行业从业者的水平——全社会都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即使在今天,自媒体的机会还是特别多:因为古代讲360行,现在3600行恐怕也不止。
服务一个行业一个产业一群人:让信息为这个产业创造价值,推动产业发展。你将成为赢家。
流量即人心,水无常势,兵无常形,无法垄断。
如何拥抱“产业内容”时代?——干一行,爱一行,写一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通俗点就是:你得干活啊,在一个岗位一个职业用心的干上好几年,才能对这个行业有所感悟有点发言权。
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大学生去讲人生经验的课是不是没有太大的说服力?除非她是裸贷的当事人。
干一行,爱一行,写一行——这将是未来自媒体的标配。只干不写的人慢慢开始写起来,专门只写不干的人越来越会进入死胡同,面对江郎才尽的困境。看看最近咪蒙的文字,真有一种逼良为娼的感觉。早就说过,咪蒙现在为了取悦95后,为了写而写——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