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谎言的危险不是弄假成真,而是难辨真伪

2019-06-28  本文已影响3人  伊文的小天地

今天看了HBO高分剧《切尔诺贝利》第一集,

在谈论到谎言的危险时,

我想起了自己刚毕业工作时的情形。

大四的时候,我的一部分同学选择了考公务员。

我因为不太喜欢体制内的工作,

所以一直没有靠近过公务员的考试。

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考研,

我因为大四的时候,真的无所事事,

所以也就跟着学习了一下,

可能老天也能看出,我对上学实在没有什么兴趣,

政治分没过线,

我完美的毕业了。

刚毕业的时候,

激动、兴奋之情难以言喻,

终于迈进了一直想要一展身手的社会了。

结束了兴奋期之后,

突然有那么一点点迷茫,

因为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

听说做销售很锻炼人,

我就毅然进入了销售行业。

希望可以在这个行业大展拳脚,

最主要的是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性格。

但是经过电销、网销,

管理咨询行业、金融行业的“磨练”之后,

我最终选择跟销售这个行业说再见。

这个行业确实挺锻炼人,

但是那种工作的模式我实在不能接受,

在我的心里就是一种变相的欺骗

(当然其他行业的销售还是可以的,

我主要以自己在金融行业的销售经历为感受写的)。

我记得我们主管当初说的一句话是,

要想能说服你的客户相信你的产品,

首先你得说服自己相信自己的产品。

但是在说服自己这一关,我始终没有办法做到。

在那段金融销售的经历中,

每天跟客户谈论某个产品又涨了多少多少,

你要是昨天买了,操作了一手,就能赚多少多少。

但这些都是套路,

因为实际上,

即便是我当时在的公司的所谓的专家,

也没有办法准确的抓住那个涨的波动。

所以我们给客户说的那些个例子,

都是一种马后炮的行为。

而真正操作的客户,

如果有幸买中了,

也只有在前一两次会赚钱,

后面就会亏损,

并且亏损一次的钱是赚到钱的几倍,

甚至有时本金都会不见。

虽然我们知道这个真相,

但是我们不能跟客户说,

只能劝客户,不要盲目操作,

不要冲动,减少操作次数。

但是当尝到一点点甜头的时候,

没有几个人真的有自控力,及时止盈,

最后只能看着他们账户上钱越来越少。

我们也知道那也是他们辛苦赚来的钱,

却有种有心无力的无奈。

在那段时间里,

我甚至到了一个阶段,

即便是跟家人、好友聊天,

我都不能确定我说的话是真是假。

经过一番考量,

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销售这个行业,

回归到我专业的工作上来。

在《切尔诺贝利》第一集开始,

有一句核专家说的话:

谎言的代价是什么?

不是我们把谎言当成真相,

真正的危险在于我们听信了太多的谎言,

就难以辨别真相了。

We did everyting right.

It’s not working.

Just watch it.

封闭城市,不让任何人出去;

切断电线,防止任何错误信息的蔓延。

核泄漏最可怕的危害在于:人的身体会由内向外溶解,从外向内腐烂

谎言可遏制,但辐射不能;真相是无情的,你,终将被反噬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