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村(十):中田有庐石头房
11,石头房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446e2fe70fe6e781.png)
2018年9月12日下午,涉县农林局的贺献林局长把《中国农业大学学报》主编孙庆忠教授带到了王金庄村西的一条深沟,叫石崖沟。沿路考察了11个石板房,本地人叫岩的,9个明岩的两个暗岩的。明岩的选址都在地头或石圪嘴上,不占地,建在不能修地的地方,是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暗岩的建在土地下面,上面种地,下面避雨,修地时一边建岩的一边修地,既衬平了地基,又有了避雨的地方,一举而两得。
我在这石板房里避雨,乘凉,休息,睡觉,做饭,再平常不过了,上次贺局来考察药材种植时,我无意间告诉他石房横槛上的石刻字迹,一下引起了贺局的高度关注,他当即吟到:
“中田有庐石头房,
疆域有瓜半年粮。
梯田稼穑粮满仓,
椒聊蕃衍十里香。”
《诗经》里,就已有了石头房的记录,小小石房,引领我穿越了2000多年前的时空,成为我们了解民族文化的缩影。
上次贺局就已经拍照,把清光绪、同治、咸丰不同年间的文字都带了回去。从这些石刻文字中推断,石崖沟、南牙豁梯田修建于1885年左右。
学者的观察和思孝与我们百姓是不一样的,他们有一双锐利的眼晴。
突然,贺局说:“你看,这个石庵子上的日期是‘光绪三十年正月初三’,正月初三正是过年的时候啊,可以想象我们的祖先过年来这高山上修建房屋和梯田的情景。”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2225dd6c2ce84206.png)
石崖沟的一个石房,上半部分坍塌了,但门口横槛没塌,孙老师拍下了横槛上面的字迹。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989c377de089efca.png)
赵天宇,研究生一年级,郭天禹,博士一年级,他们在辩认石房上的修建日期。他们都是中国农业大学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团队成员,主要由他俩拍照和记录石房上的文字。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2a4523c571d72dd5.png)
孙老师让我们在石房前合影留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f609420c1ccab9e5.png)
两个小学者年纪轻轻的,就从事农业文化遗产研究,让我刮目相看,于是我极其羡慕地和他们拍了一张照片,作为历史性纪念。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56aeaf1c2c0cf3a6.png)
放眼向西望,岩脑角也座落着这样的石房,从下到上数来,共有五座。是的,王金庄的山坳里,到处都有,石板房是王金庄的特色建筑。它记录着王金庄人从古到今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13924136/1fb15b184c3eba5f.png)
天不早了,该下山了,他们驻足这磨盘脑久久不肯离去。
9月12日,孙老师在王金庄高山上给我讲了一堂生动的写作课:用空间顺序写王金庄上百道沟或用时间顺序记录王金庄人一年360天的活动,真正的文化在视野之外的山里。他希望我写一本《目光之外的村庄》,9月13号晚上,他回到北京,又发来微信,他说:
“希望在您的笔下,家乡那些看起来又薄又贫瘠的土地,都能够妙笔生花,都能够让我们看到希望,看到我们和祖先之间的这一份连接,特别是看到那些石庵子上边光绪年间的、咸丰年间的这些字迹的时候,都能够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就是我们始终与祖先同在的。待日后还有机会见面,还能够分享您那么多对家乡的感受。家乡里有24条大沟。120条小沟。所有的这些都足以让您写到80岁呀。慢慢地写,打造精品,也期待着能够不时地分享彦国老师的调研心得写作心得呀。”
每每想起孙老师的教导,我禁不住一阵阵地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