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或遗憾,都是成长
无论是一次精彩,还是遗憾,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3月21日上午,我们的工作室成员集合在一所小学开展相关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
一个上午三节研讨课,连着上。总结三节课的一点思考和收获。
01波老师的 《 家乡的习俗》
波老师教学上的是六年级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老师语言很有亲和力。整节课很流畅,能够做到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教学流程清晰。
第一环节从开始通过设置大单元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这堂课的兴趣,紧接着就讨论关于各地风俗的一些特点。
第二环节交流本地的习俗活动,突出家乡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写什么。课前布置了搜集相关家乡习俗的任务。很好的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难点。
教学环节中,有学生的互动以及视频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家乡习俗的了解,激发了写作兴趣。
第三个环节,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本次教学的探讨点是通过“借助思维导图”写作。老师通过教学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写作支架,从简介(时间,名称);来历,习俗活动,情怀等方面作本次写作的内容,抓住重点写详细,加强学生写作时详略得当的意识。
这环节,通过老师具体介绍思维导图的步骤,解决了学生对这次完成家乡习俗的结构支架。
总评:波老师这一节课,是真实的一堂语文课,由于是一堂公开课,学生难免有些胆怯,但并不会影响整节课教学环节的。
引发思考:
1.怎样让学生把习俗写具体?详略得当?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写出习俗的特点,突出重点?
2.30分钟的时间,能够给予的知识点实在是短,只能够去深挖一个点。
02李老师的《让真情自然流露》
第二节课木老师教学六年级的《让真情自然流露》。年近半百的穆老师,在这堂课出现了教学小事故。
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1,出示作文题审题。区分积极和消极的情感。要求这次作文,能够把事情经过写具体,梳理思路。
2,范文引路结合《别了,语文课》,重点片段,太多了,导致了没有重点,没有重点,也就没有突破。
3,画本次思维导图。
第一堂课,老师的教学目的是会学生“学会怎样表达真情实感”。学习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方法。老师把“选材”和“表达方法”混淆了,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教学失误。
木老师整节课一直在展示自己的课件,出现“满堂灌”,学生对本次“如何表达真情实感?”一直停留在一种概念中,没有练习,没法实处,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本要结合思维导图,对学生搭起写作的支架和思路,从而解决写作无法写具体的目标。最终这一节课,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由于课前在课件准备以及教具准备上,未准备齐全,中途木老师出现了老师情绪激动,言语混乱。让孩子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老师的真情流露。
这节课,给我们的思考:一定要做好非常充分的准备。即使出现临时小事故,也要能够用教育智慧去解决,做得不留痕迹。
示范是最好的教育。面对状况,沉着冷静应对,是老师给学生最好的教育。
成长点:
如果我要上这样一堂课,首先必须明确这一节课学习的目标,如何去设计这节课,最终达成目标?
接着要借助的载体《那个星期天》中的重点片段,通过思维导图,去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
写作是一个需要知识储备的技术活。学生要充分准备好写作的素材搜集。以便于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素材来去引导写作的思路。
03文老师的《他XX了》
第三节课是老师教学五年级习作《他XX了》。整堂课,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充分的展示了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写作意义。
教学流程:首先审题《他xx了》,强调xx要写心情,而不要写动作等。
关于“他”可以灵活变,写男生或女生都行,在这里,“他”只是一个人称代词,“她”“他”都切题。
第二节,引导学生学写“情感”的方法。
如何去多角度的去表达一个人的情感?心情是一个抽象词,如何具象化?
文老师能够抓按关键词,通过事例,以及描描写去助力学生打开写作思维。
如高兴的事有获奖了,受表扬了,成功了……
那么这样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
关注眼睛,嘴巴,动作的变化。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方法,去找表现人物情感。
总评:
整节课,文老师的激情满满,善于通过声音动作去引导学生,使学生整堂课,能够跟着老师的步伐,互动气氛好。
这一个上午,紧锣密鼓的课程,是一个极大的脑力活,自己就像海绵吸水绵。
这一天,见证每一节课精彩或遗憾,都是自己一次的成长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