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神奇

2017-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葱白白

王小波在《黄金时代》里说,人生的目标就是寻找神奇。我想来想去,在我三十多年的人生里,唯一的神奇好像只有周四。

我妈听了不太赞同,她觉得周四只称得上是“普普通通”。我听了并没有失望,因为我妈从来不曾评价人为神奇,虽然她很会夸人。她夸赞过楼上的杨二,说她字写得比我俏,还有同事家的高三,运动比我好,甚至又胖又笨的二妞也比我更加勤劳。

他们都有地方长于我,但还远远称不上神奇。

我和周四在超市排长队,发现还有东西没买,于是嘱咐周四继续排队,我去取东西。跑了没两步,就感觉周四推个车在屁股后边跟着,我气得简直要笑起来,但周四一脸理所当然,他不晓得这有什么要赶。

后来这样的场景不断在上演,我一直都在跑啊跑,周四呢,就在后面不慌不忙地跟随。这让人很气恼,不是因为他会耽误我的事儿,恰恰是因为他从来不会耽误我的事儿,这就显得我的跑很愚蠢。

但是跑怎么会愚蠢呢?小时候,我妈经常教诲我,刘二啊,你看,你长得虽然眼睛小,鼻子塌,嘴巴大,但这不打紧,长得不漂亮也能做大事儿。讲到这儿她会停顿一下,可能是在等我点头称是,但我一直都低着头。

于是她继续说道,你也不聪明,但这也不打紧,有句话叫“笨鸟先飞”,还有一句话叫“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别人用一份功能做成的事儿,你花两份就能赶上,要是一不小心花了三份,不就能超越别人?这番话不论从逻辑推断还是俗语运用上,都有理有据,令人信服。于是我低着头默默记住,要像鸟儿学习。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什么尊重孩子,不要比较,我就很不赞同,要不是我妈不辞劳苦持之以恒地为我寻找参照物,我也无法在常年中下游的境地里依旧怀抱希望,夜夜以挺拔的姿态奋笔疾书到后半夜。按照“鸟儿”铁律,我每天比十点睡觉的优等生们多学三到四个小时,就等于又多飞了个几公里,等到他们醒悟之时,我几个十万八千里也飞过去了吧。

最后的结果果然可喜可贺,高考的时候我有如神助,顺利考上了一所知名大学的三本院校,用我爸的话来说就是,好歹能让他有地方花钱让我继续上学。

说到我爸,他有一点很大的好处,就是比我妈专一,不会今天让我向杨二,明天让我向胖妞,后天又让我像鸟儿学习。我爸的参照目标始终如一,就是他每天一起打乒乓球的球友成师傅家女儿成十。

成十确实是个很好的比对对象,和我一样的年纪,在一样的小学和中学读书,同类项越多,差异化就越有说服力。

我爸每次说起成十不过两句话,第一句是“哎!”,第二句是,“人家成十又如何如何了”。一个感叹词加一套主谓宾就能把情绪和事件说明白,还留下大片余白,令人回味反省,论这点就比我妈高出许多。

我和周四处了三年有余,他竟一次都没有拿我和别人比较过,不仅没比较过我,也没比较过他自己,他同事,他爸妈,甚至我们一起养的猫。据说人类的强烈情感有80%都是来自于和别人的比较,上进心、爱国心、归附心等支配大社会,小社群运转的感情,莫不都起源于此。所以不和别人比较的周四显得很缺乏基本情感,容易被打上“普普通通”或“木讷寡言”的标签。

还好我是幸运的,除了周四,我身边都是些不“普普通通”,也不“木讷寡言”的人。

没有人会喜欢普普通通。

从来不跑的周四,不和别人比较,甚至没想过自己是不是“普普通通”这样每个人都应该想一想的问题,所以呀,他成了我生命里的唯一的神奇!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