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国学与传统文化历史

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贤之——山涛

2017-07-23  本文已影响91人  88cd0b23be22

七贤中,嵇康名气最大,是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而山涛就德、能、勤、绩而言,几乎是个完人,但山涛的成名居然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大咖嵇康的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一不小心就被网红了近2000年,这就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山涛的老爹山曜曾官至县令,但可惜死得太早了。山涛也算是官二代吧,但没有任何衙内的恶习,他自幼卓尔不群,喜好老庄,并且深得其精髓,小小年纪就懂得要隐藏自己的志向才能。清静无为,这也是七贤能一起啸聚于山林的基础语言

最初,嵇康和吕安是铁哥们儿,后来又结交了山涛和阮籍。山涛之外的那仨人能“铁”在一起,实在是由于“臭味相投”。山涛和他们能玩儿得跟一个人似的,非常人可以理解。从年龄来说,山涛要比阮籍大5岁,更是比嵇康大19岁(估计吕安和嵇康年龄差不多);从性格来说,山涛温文尔雅,如大学教授,而那三个则都是“浑不吝”的角色。

举个例子,嵇康觉得钟会和自己不是一路人,所以死活不鸟他,结果后来因钟会进谗而被杀。阮籍也是典型的爱憎分明。关于他,有个很有名的成语叫“青眼有加”。是说,阮籍对看得上的人,就拿正眼(用黑眼珠)瞅,对看不上的人,就翻着白眼斜视人家。阮籍的母亲去世后,嵇康的哥哥嵇喜来致哀,阮籍对他很不感冒(就因为他在朝为官),于是一顿大白眼就把嵇喜给翻跑了。一会嵇康带着酒、抱着琴来了,阮籍大喜,大眼儿立马白转黑。再说那个吕安,差不多一样的货色。他哪天要是说突然想念嵇康了,就是隔了1000里地,也得立刻赶过来。话说有一次他去找嵇康去,结果嵇康没在家,嵇喜(又是这个倒霉蛋儿)好礼相迎,谁知吕安根本就不愿答理他,提笔在门在写了个“鳳”(杨修也好在门上题字哦,好在门上题字的最后都被杀了),嵇喜傻了吧唧的还以为是在夸自己,其实吕安在说:嵇康是鳳,你是凡鸟。率真是他们的共性,看来,只要情投意合,年龄不是问题,性格也不是问题。

山涛、嵇康、阮籍,这仨人老不老小不小的,整天腻在一起,山涛的媳妇韩氏总感觉他们有点不正常。山涛说:你放心,我们的性取向绝对正常,我们在一起就是彼此欣赏,有说不完的话。你不知道,现在能做我的朋友的,只有这两位了。这个韩氏也可爱的不得了,她说:让你说得我很好奇啊,这么着吧,等他们下次过来,你一定要让我好好见识一下。

这一天说到就到,韩氏用足够的酒肉留下了嵇康和阮籍。那哥仨在屋里喝酒、K歌、侃大山,她就在屋外偷偷的把墙钻了个洞(想来她是读过匡衡的故事的)往里看。人家在屋里high了一个晚上,她就在屋外溜溜的瞅了一晚上。对于一个40多岁的中年(在当时应该算老年了)妇女而言,也够疯狂的了。

后来山涛让她谈谈观后感,她说:你的才智、情趣比他们差远了!不过,你的见识和气度要胜过他们,所以,总体来说,你还是配得上和他们交朋友的。山涛深以为然。在这件事上,山涛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开明和气度。而韩氏的率真和见地,也表明她非等闲之辈,这俩人也算是珠连璧合了。这就对了,山涛做官之前家里穷得叮当想,但韩氏从来没有怨言,俩人感情一直很好。有一次山涛对她说:夫人暂且忍受饥寒,日后我定会位列三公,到那你别当不起三公夫人就行!

后来,山涛果然位列三公——山涛绝对有这资格,不过,如果你真的以为那完全是靠他的德与才,那我只能说你太傻太天真。山涛是司马昭的表哥——山涛的父亲(山曜)的姑姑的女儿(张春华),是司马懿的正室夫人、司马昭的亲妈。你觉得这亲戚有点八杆子打不着,不过在崇尚血统的那会儿,这就显得非常重要,尤其再加上山涛的其它表现……


山涛确实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聪明人。一直到四十岁时,山涛还只是个曹魏的小官儿。有一次山涛与石鉴住在一起,石鉴傻乎乎的只顾睡觉,山涛推醒他说:都什么时候了,你还睡得着?你知道太傅(司马懿)称病是什么用意吗(当时最初是曹爽与司马懿共同辅佐幼主曹芳,后来曹爽大权独揽,又架空了司马懿,所以后者在家装病)?石鉴说:他老不上朝,下道诏书打发他回家就得了呗,你操什么心啊?山涛长叹一声:你就没闻到危险的味道?说完,辞官闪人。一叶知秋,山涛这是一招儿稳赚不赔的“走为上”妙计。试想,曹爽、司马懿二虎相争,谁能最终获胜?不知道。他知道的是,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如果曹爽获胜,他能饶得了和司马懿一伙的山涛吗?如果司马懿获胜,他会想:我隐退了,你还在给曹爽当差,这是自己人吗?而山涛在自己装病时辞了曹爽的官,结果就完全不同了。用人之际,此人不用,更待何人!这便是山涛高明的“走为上”!

山涛的一生,很多事都充分体现了他的远见卓识。西晋在灭蜀后,山涛极力反对伐吴,他的理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暂时留下吴国作为外患是件好事。他的话理所当然被淹没在一片唾骂与嘲笑之中。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后,立刻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大幅度裁军。山涛抱病直谏:不能这样,目前的太平是暂时的,不安定因素随时会死灰复燃,可惜晋武帝听不进去。

后来西晋果然盗贼蜂起,天下大乱,各地却没有足够的军备来平息叛乱。316年,成汉将军刘曜攻破长安,俘获末代皇帝司马邺,西晋亡国。此时,距山涛去世仅仅33年。此时,很多有识之士想起了当初西晋盛极之时山涛的那些“可笑言论”,那些洞悉人类历史的深刻预言。


山涛心思缜密,做事谨慎,既坚持原则,又能灵活处置,我想这也是他能在残酷的政治斗争中得以存活的一个重要原因。山涛的酒量十分惊人,能喝八斗(不知道多少,反正不少),而且从不多喝。一次,晋武帝发了个坏,他在给山涛的八斗酒中,每斗又偷偷加了一些。山涛喝第八斗时剩了些,他告诉武帝:八斗已经喝够了!

当时的官场污浊不堪,有个县官为抱粗腿,到京城到处送礼,给山涛也送了100匹丝绸。山涛既不想特立独行、木秀于林,又不想同流合污、对抗整个官场。于是,他收下后就放阁楼里封存了起来。后来此人犯事被抓,接受他贿赂的人都被追究。山涛取出那些丝绸,上面积满了灰尘,而且印封都完好如初。这才使山涛妥过了一劫。在山涛位高权重时,大臣钟会和裴秀为了争夺权力,都想拉拢山涛。而山涛如泥鳅般从中周旋,不但谁也不得罪,而且还能让双方说好。不容易。

山涛从事考察官员工作的时候,为数百名官员都写下了详细的评语。事后证明,他的评价都非常准确。有一次武帝下诏要任用一个官员,山涛多次进谏:这人有问题,不能用,结果都被武帝否决。后来呢?后来这个官员上任不久就因受贿被撤职了。

说山涛,就不得不说他被嵇康绝交的事。事件的起因是这样的:山涛被司马氏提拔后,原岗空缺。山涛觉得嵇康德才兼备,所以举荐他来代替自己。山涛这么做绝对够哥们儿,谁知嵇康把山涛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立马甩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水银泄地般把山涛骂了个狗血喷头:你不能因为自己喜欢腐臭就把死老鼠给别人吃,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绝交!绝交!

面对此情此景,山涛没做任何辩解,而是默默地承受了这一切。等到嵇康遭难,山涛数次上书求情,终未被准。嵇康被处斩前,面对年仅10岁的儿子嵇绍,他既没把他托付给亲哥嵇喜,也没有托付给好友阮籍和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并对儿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事实证明:山涛确实尽到了朋友的道义,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他对嵇绍一直关怀多年,使得嵇绍即使失去了父亲,却仍然得到了慈父般的关怀(成语:嵇绍不孤)。

嵇康当时为什么要和山涛绝交?临终时又为什么托子于山涛?有人说嵇康要通过这种方式向世人、尤其向司马氏表明山涛和自己不是一路的,是为了保护山涛。老耿说,快别扯了!看山涛当时在朝廷的地位、他和晋武帝的关系、他的情商,难道还用得着嵇康来保护?嵇康但凡情商高点,不口无遮拦、明目张胆的与司马氏作对,还至于被杀?阮籍、刘伶就是榜样,要么借酒撒疯,要么装傻充愣,所以最终能得以全身。

嵇康绝交书的横空出世纯属于逞一时之快、不计后果的感情发泄(也许是嗑药儿发作后的不能自制)。他的《绝交书》绝了自己的命、伤了好友的心,当然也留下了一篇千古名文。任何的不计后果的发泄,最受伤的永远是最亲近的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临刑前在狱中写给嵇绍的那篇《家诫》,告诫儿子要立志,要慎言慎酒慎交友,这才是他正常的感情流露。感觉嵇康就像换了一个人,简直就是一个三观端正的凛然君子,这还是嵇康吗?这简直就是山涛啊。他也知道,论才识、论人品,能把自己儿子带入正路的,唯有山涛。最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山涛正了名。

孔子曾说:“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又说:“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嵇康被杀有当时政治环境的原因,有个人性格的原因,也有小人陷害的原因。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性格使然,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嵇康与刘伶的对比虽强烈,但属于浅层次。山涛与嵇康的对比则更加深刻,更让人沉思……

山涛一生勤勉,一生节俭。他为司马家族操劳了整个后半生近40年,也算是鞠躬尽瘁了,司马昭评价其“任职清明,高雅之操超群出世”。当了一辈子官,依旧穷得要命,日子都几乎过不下去,司马昭父子多次给予赏赐救济,而山涛则把他的俸禄和赏赐都散给了亲戚故人。山涛寿终正寝后,穷得几乎下不了葬,为此,武帝专门赐了棺木及钱财布匹丧事之物。这还不算,下葬后又发现,山涛家仅有破屋十间,但子孙众多住不下。没办法,武帝好人做到底,于是又为山涛家盖了新房。

山涛活了79岁,仅次于传说活了80岁的刘伶(鬼才知道这个酒鬼到底是哪年生哪年死的)。在那个平均年龄只有30岁左右的年代,这已经算是超高寿了。


后话:

嵇绍长大后,相貌堂堂,高俊挺拔。有人对王戎说:我今天在街上看见嵇绍了,他站在人群里,就像一只鹤站立在鸡群当中一样(成语“鹤立鸡群”的出处)。王戎听罢笑了笑:那是你没见过他他爹!

山涛推荐嵇绍做官,有人质疑。山涛对武帝说:父亲有罪,和儿子没有关系。嵇绍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予以重用。武帝也很够意思,说:真如你所说,那就别做秘书郎了,直接担负秘书丞吧。

嵇绍后来果真没让山涛失望。惠帝即位后,朝廷发生叛乱,乱军攻进皇宫,守卫的将领和侍卫们纷纷逃跑,而嵇绍则用血肉之躯来护卫惠帝,结果身中数箭而死。惠帝为嵇绍的忠勇所感动,战斗结束后,他久久不让随从洗去袍服上的血迹,惠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敬请期待下一篇:《神一般的存在:好酒竹林七贤之——阮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