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复制卓越
每天写一篇文章第37天
一个月前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复制卓越的文章,聊了如何构建知识体系并能够上升到复制卓越。复制卓越就是把理解层次贯通,拿到那些领域大牛的状态和成果。
有一点疑惑
当时我是有一个疑惑的,知识体系更像是停留在能力的层面,而上面还有关于信念的、身份的层面,以及系统的层面。这个概念源自于罗伯特迪尔次老师所讲的理解层次。下面的三层分别是环境、行为和能力。越靠上的层次,越是能够帮助你更好的突破下层的部分,而每一个层次只要单点爆发,也能改变整个系统。那么科普到这里,我就开始来破除这个疑问。
真的停留在能力层面?
我的第一个疑惑就是能不能把一个体系的框架提炼出来就已经是拿到了整个知识体系呢?当然不是了。
至少要把你拿到的这些知识体系真真切切的做到,甚至是分享出去,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闭环,这样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获得知识体系的一个最简单的闭环。因为你所学习的知识没有切实的改变你的生活,没有拿到你期待的成果,没有帮助到更多的人,其实顶多就是记了个高级笔记。
学习一个领域并且拿出知识体系做到结果之后,真的就已经停留在能力的层面了吗?
最初的时候,可能仅仅停留在了能力的层面,因为你获得了一项技能。
举个例子来说的话,就像我10年前学习思维导图,我获得的是画思维导图的能力。随着更深入的学习,拿到了更多的知识模块构建了更完整的知识体系,比如如何找图片,如何调整结构,以及最核心的抓关键词和逻辑结构。
现在,我如果希望听一堂课,立刻能够做出思维导图的笔记。这就源于我已经在这10年之间至少画了上千幅导图,并且也有一边听课一边画草图的很多经历,很多的能力我已经获得了。
再往逻辑层次的上层走,也的确改变了我的信念层面。等我画到一定数量的导图的时候,其实已经让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一般的领域里,一定有重点。重点的比例大概是2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28法则。所以只要我快速的拿到那两成重点,我就可以把握住整个学习的大动脉。
当这个信念越来越深刻的时候,我就形成了一个新的身份,我是一个思维导图的高手。我可以随时随地,根据我的需要,甚至不局限于思维导图的方式,去应用我的这些能力。所以,在学习的流程里面,获取知识和整理知识的层面,我是没有问题的,是很轻松的。
再上升到系统的层面,就是关于分享。比如我在一个课程里面,如果自己做了思维导图,我会分享给我的同学们。那个时候他们获得的价值就是方便复习,更快的拿到课程的重点。这个时候我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更多的传播出去,帮助到他们。而他们给我的反馈,比如一些夸奖,也让我增加了自信。那么,我在某个系统或者甚至是更大的系统里面,就发挥了作用,能够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
这样已经打通了理解层次的所有层面。其实通过我们的练习以及自己刻意的一些引导,就打通了整个复制卓越的过程。
我已经找到了罗伯特迪尔次的一些著作,他对于复制卓越是非常重视的,传统的NLP的课程其实不是特别讲究复制卓越的内容的。但是两位NLP创始人,他们的核心能力就是复制卓越。这个理念显化出来也得益于我的老师雷子老师。他一直在强调这一点,他也是复制卓越非常强力的实践者,也做出了很多成果。后面我也希望能够利用这样的能力,更好的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