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分纪闻

2020-03-13  本文已影响0人  孤独大西瓜

 “衡分”是个简称,指衡水第一中学邯郸分校。

近几年在外面读书,同学们问我是哪里人,知道我是河北人之后,往往第一反应就是问,你是不是衡中毕业的,我总说,不是,我来自邯郸,在邯郸一中读的高中。后来衡中在邯郸有了分校,两座城市就以这种方式有了某种关联。

它在17年刚成立的时候,我就听说过,当时想去参观,后来没去成。今天爸妈为了弟弟的升学,去交一点钱,顺便了解一下学校,我也总算有机会跟着去看看。

当然,疫情期间,校内参观是不行的,只有在外面看看。

一、坦克

南门应该是正门了,这儿最显眼的就是一左一右两个坦克,一个上面是“985”,另一个是“211”。父亲说这应该是真坦克,著名的“远看吓死人,近看五对轮”,这种苏式坦克过去产量大,后来报废了很多,就赠送给了其他地方。

这“985”“211”好理解,可选择把坦克摆在门口,有何用意呢?

招生老师说,这两个坦克没有什么特别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张文茂老校长(衡水中学原校长,现在是名誉校长)很关注军事。在他的办公室里,有一摞真实的炮弹壳,从小到大一层一层摞起来,还有一个“辽宁舰”的模型。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大概是讨论“军事语言入侵日常语言”的,联想到这个,我顺便追问老师,你们学校在平常的励志教育中有没有比较强调拼搏、厮杀、浴血奋战这些东西。

老师说,少说杀字,但确实有很多竞争。同学们一方面是同一个战壕里面的,但同时也是竞争对手,还有班与班的竞争,班与班的竞争导致老师之间有竞争。老师还说,几乎每年衡水中学都会请高考专家王金战在高考前大约一个月做讲座,一般来说,越到考前,学校不是很愿意让各种专家来做讲座,怕学生分心。但是王金战老师不一样,他一讲,可以把学生们的激情、热血调动起来,还能再往前冲。

教育,是人类知识和精神代代相传的必要途径,本应教人文明,可恰恰是在某种教育里面,经常可见“奋战”、“战壕”、“冲锋”,还有著名的口号“提高一分,干掉千人”、“没有硝烟的战争”,幸好老师留了个底线,说“少说杀字”,多少还是值得欣慰的吧。

二、改变

招生老师说,他有两方面的工作,又管招生,又管输送。他觉得,招一个孩子,不是单纯地看招进来分高分低,而是看这个同学在高中三年有怎样的改变。

老师说,他们统计过,在他们学校,有89%的同学招进来的时候,中考分也就500出头,现在很多已经比较稳定能在580以上。今年高考结束,他们的“杀手锏”就是把学生招进来的成绩和高考成绩的对比放出来。他们相信他们帮助很多孩子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这就让我想到本科的时候,课间闲聊,问川大哲学系的曾海军老师,考研招学生有什么标准或要求。老师说,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最主要就是看这个同学在这儿三年,能不能有好的改变,如果觉得有这种希望,就可以考虑招。

当然,衡分这里的改变,最终一切都是要用分数说话。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这里有了一种可贵的“长线思维”,这种思维告诉你,人生是长跑,哪怕起跑或者某个阶段暂时落后,也没关系,完全还有挽救乃至赶超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快餐文化、赚快钱盛行的快节奏时代,能稍微把心沉一沉,眼光看远一点,都会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改变有好有坏。老师也说,他们招进来有些学生,中考分600多,还是免费生,结果近来之后掉到了1000多名,这种变化就让他们这些招生老师感到打击很大。招生老师说,他们分析,其中原因是这些学生当年中考的时候参加各种辅导班,给拔得太狠了,并不是他们的真实水平,相比于初中,高中阶段的知识运用要更加灵活,就难免“现原形”。

我跟爸妈觉得还有个原因,是这些学生当时学得太狠,学伤了,以致没有后劲。

我想,真正的改变应该是有内容的,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再怎么说,改变也要符合规律,切莫过于心急才是。

三、饭菜

弟弟在育华中学上初中,饭菜不太好吃。每次跟妈妈一起去弟弟宿舍帮忙收拾东西,总能在柜子里看到没吃完的面包、牛奶、水果之类的,这是带过去帮弟弟改善下生活。升学的时候,除了其他的方面,饮食上也自然希望能吃得好些。

说到饭菜,招生老师立马给我们翻开招生册的一页,上面有个地方展示着“丰富的菜品”。

我不知道弟弟感受如何,至少我感觉还是不错,特别是能吃到蛋挞、热狗等食物。想起我在邯郸一中读书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吃的都是中式炒菜,那会儿吃个麦多馅饼、葱油面、石锅拌饭之类的,就已经是相当满足。

那会儿有件趣事:高三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搬到了另一边,饭菜不太好吃,有一次年级里召集一些同学去参加讨论,提出意见,我是“代表”之一,临走的时候,身边的同学们都在嘱托我,食堂的饭菜不好吃,你一定要大力反映,我果断答应了。结果真到了那里,老师直接就说,今天叫大家来,主要是反映学习的问题,其他问题,像是食堂的饭菜多么难吃,这个就不用说了,我们已经知道了。果然,没过多久,食堂来了新的大厨,刚才说的葱油面,就是我高三几乎每天早上必吃的东西。早上6点多洗漱收拾完,来到食堂,点一碗葱油面,再自己打一碗海带汤,那滋味,直到今天都还有印象。

当然了,虽经坎坷,如今能在拥有“第九菜系”的华东师大读研,真是人生幸事。

也许是我语言能力不强,也许是这里的饭菜有太多可说的东西,总之,对于华师大饭菜的吸引力,我目前还无法用语言表达。

正如《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所说,饮食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色香味,真正的饮食与一个人的文化体验深度融合,是一种生命境界。我想,一个人读书学习,也许多年之后,具体的知识大多已经记不得,但食物带来的满足与滋养,特别是那些难以忘怀的瞬间,一定都能久久“回味”,成为记忆里难以割舍的部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