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爸爸
16号晚上10点,我还在搬砖中,收到家里的来电说,我老爸走了。
简单收拾后,从广州出发驱车回家,凌晨1点到达,下午3点后事全部办妥,傍晚回到广州。
其间没有过多的繁文缛节,一切从简。
十天前回家看过他一次,50多岁的年纪已经变成七八十岁卧病在床的老人,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人之将尽,他最惦记的人是曾经的酒友,最惦记的物是换取劣酒的人民币。
回顾他这臭名昭著的一生,幸运的是,找
能到对他不离不弃,照顾到老的另一半;不幸的是,一辈子活在围城里。
记得我小的时候,听过这样对他的评价是,自从我出生以后,没有做过一件正事。
“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死于25岁,葬于75岁。”
这是美国著名科学家富兰克林的一句名言。这里所谓的“死”是指激情的褪去、梦想的幻灭,是指精神的死去。
我的爸爸生于1963,死于1988,葬于2018。
数十年来,没有激情,没有梦想,甚至没有人生,不断去用酒精来麻醉自己,伤害他人。
他不会相信这么快走到人生的尽头,他相信有人会救他,一直救下去……
殊不知,机会就这么多,错过就没了
我发现,一个没有边界感,没有同理心,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无比可怕。
我不爱抽烟喝酒,无法体会到酒精或尼古丁带来的愉悦。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沉迷于游戏,很大一部分时间用来打王者荣耀,玩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决定下定决心卸载不再玩了,但是发现这也不是办法。
按照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的理论:一个人的社交需求也是其中一种需求。游戏玩家不断约我开黑,毕竟缺少不了我这台坦克。
我又沉迷于游戏一段时间,不过,我用一个方法,让朋友们全部卸载的王者,不再玩游戏。
我带领那些朋友一起去健身室健身,一个人健身半个小时分泌出来的多巴胺比玩游戏时更高效。
久而久之,朋友们纷纷卸载这个游戏,做一些更有意义更健康的事情。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可以先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