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不敢止步》有感

2016-01-23  本文已影响528人  lambeta

花了三个晚上加一个下午,读完了熊节的《不敢止步》。对于我而言,读人物自传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但是读一个活生生、近在咫尺同事的自传尚属首例。怀揣道听途说过来的各类奇闻八卦,有心一睹这位传奇人物从业的12年。

“熊节是我的偶像。”这是当年群面的时候,我当着他的面说的。这话有恭维之嫌,但是真真儿的大白话。大二的时候,有心买了本《重构》,据说它是与《设计模式》齐名,软件工程领域中的两本圣经之一。当时正处于对设计模式一往情深的甜蜜期,一段程序里头没个把模式就总觉得拿不出手。书的封底有作者Martin Fowler和译者熊节的大名,ThoughtWorks这家公司也同时印入了脑海。开发软件的热情水涨船高,知识的需要接踵而至,那时候Google Reader还没有停止服务,晚上过了寝室的卧谈会,我就在Google Reader上阅读两个人的博客,一个名叫gigix,还有一个叫dreamhead。我知道这两个人都是ThoughtWorks公司的员工,不过不知道gigix就是熊节,而dreamhead就是我入职之后带我装B带我飞的郑晔。他们的博客带给我很多启发,促使我萌生了对敏捷的追求——说来可乐,我自己还组织过敏捷学习小组,每天开工前带着组员先背诵敏捷宣言,不过只是断章取义了那四个胜于,左项和右项之类的丢掉天边了。与此同时,我对ThoughtWorks这家公司已然心驰神往。某种程度上,熊节作为我软件开发生涯里的灵魂导师,说成偶像一点儿也不过分了。

我有时候看书纯粹是为了消遣,用好看的句子漱漱口,陶冶下文学修养;大部分时候,看书是为了解决问题,这本《不敢止步》属于后者。老早之前就发觉自身一个很大的问题:短视。熊节大学时候,Google和Baidu还没有出现,学点东西麻烦极了。照理说,在高度信息化的现在,我得到信息的渠道和便捷程度是远胜于他的,那么一个很合理的结论是:我的视野更宽广。但事实上,我明显感觉到他在我这般年纪,就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在互联网和敏捷的浪潮中,不是一个随波逐流者,而是一个引导者。如果把这些不足统统归结为时运不济,我都为自己脸红了,用若愚大拿的话说:你怎么知道你不是处于另一个变革的时代中?是的,我不知道,就如温水里的青蛙和最后感知到水的鱼。

熊节从《程序员》离职是因为他察觉到身为技术编辑可能眼高手低,如果想在软件行业中继续发展,第一手的实践是不可或缺的。ThoughtWorks的咨询师亦如是,不会写代码的咨询师在团队中是不受待见的。同理,凡是纸上谈兵,不体己程序员之疾苦的架构师统统没有存在的价值,因为他们唯一会做的就是整出一坨shit的设计,然后甩手走人,致项目的交付于不顾。要知道:软件一天没有交付,就一天不会产生价值!这样的架构师不是团队的助力,反而是阻碍,需除之而后快。言归正传,这场实践中熊节参与了著名的轻量级J2EE和EJB之争,这种经历真是可遇而不可求。对于我这种刚接触JavaEE,就被勒令学习SSH的堆码人,不啻为当头棒喝:叫你用框架,SB只会用框架。说到底,我还是羡慕他的遭遇。一个没有参与“圣战”当中的程序员,算不得好的程序员;如果不在年轻的时候,骂对立阵营的一群SB,老了对着孩子,连点“想当年,老爸很威武”这类吹嘘都说不出来;如果不能在一个技术社区独领风骚,出去了我还真不好意思跟人说我是程序员,因为八成人家会认为你又是一个会修电脑的。

这本书的重点自然是熊节加入ThoughtWorks之后,那之后出现的人物名字:郭晓(老大)、夏洁、徐昊、郑晔(大大)、张松、胡凯、小婶,现在都是我们顶礼膜拜的存在。而这些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俨然就是ThoughtWorks中国的演化史。读一遍,爽一遍。因为那些故事本身大都成为公司内部秘而不宣的传奇八卦,不止于心灵鸡汤的治愈作用,还让我们这些新生代的TWers顿觉逼格甚高,甚高儿啊。看看,原来老大在做公众演讲的时候,也会双腿像抖筛子一样。仔细想想我就好多了,一紧张只是胡言乱语,说些自己都不知道啥意思的话。缘此,我也和老大一样,每次讲session都会提前准备。八卦的功效自是立竿见影,而真正让我喜闻乐见的还是ThoughtWorks China第一批的员工那超强的敏捷实践的功夫。他们是敏捷实践在中国的软件领域推行的先行者,任何企业转型的解决方案都不是现成的,任何客户的敏捷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这里不想赘言,但是我明白虽然身为TWer,自己距离这些人物的水平相去甚远。他们的成长是ThoughtWorks China扩张的基石,我的作用充其量是添一片青瓦,但这可万万不是放弃努力的借口。借用熊节的话:当你想不明白的时候,你就学习,学习,再学习。另外,基于我现在的见识,书中对于新人培养的部分内容是真知灼见,为何这么高贵的经验被束之高阁了,我不能理解。所以,后面会基于这些内容和自身培训毕业生的经验再集结一篇。

今天,偶得良言: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我选个其次吧。

-- 2016年1月23日于今日阅读

不敢止步 —— 一个软件工匠的12年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