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拒绝打开自己的心防?
这个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性格有相似的,但没有相同的。性格的形成主要源自于儿童时期,同样,心理创伤的大多数根源也都能在童年时期找到。可能你会认为,拒绝打开自己的心防,应该不至于上升到心理创伤的程度吧,而实际上,是的,若不是童年时期的经历在心底留下痕迹,那么怎么会有心防一说,心防,防备着什么呢?再一次的伤害?再一次的遗弃?再一次的忽视?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原生家庭,就是由你父亲母亲所构建的你原来的家庭,在那个家庭里,你借由母体降生到这个世界,这一过程你并没有自主选择权,你会出去在一个怎么样的家庭,会拥有怎么样的父母,完全是一场赌博,就看你运气怎么样。原生家庭塑造着你人生最开始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行为模式,我们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不经过后天的改造,我们最终会成长为父母亲的样子,复制着他们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模式,就像暴力的家庭容易养出暴力的孩子,冷漠的家庭容易养出冷漠的孩子。当然这并不是百分之百,但是孩子的第一天性是模仿,就不难看出这其中的因果关系。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就好比如果在童年时期遭到父母的忽视,孩子的责任导向都是指向自己,他们并不能判断大人们复杂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只会以为是自己不够好,所以父母才不关注我,才会忽视我。若是年纪还小,会通过哭闹,捣蛋来获取关注,但长大一些,就学会了隐藏,隐藏起自己的情绪,隐藏起自己的心,不暴露在阳光下,就不会再受伤。在心里筑起一道墙,虽然挡住了阳光,可同时也能挡住风雨。
有童年心理创伤的孩子,长大后也不容易构建亲密关系,因为心里那个渴望父母关注,关心,关爱的孩子还没长大。那个本该第一个教会我们爱的人并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责任,我们还未学会爱,还未学会相信爱,又怎么能全心构建亲密关系,又怎么能不怀疑你给我的爱,怎么能不怀疑这是否能长久,会不会再一次重蹈覆辙。
为什么有些人拒绝打开心防?因为他们觉得这样更安全,为了避免失去,选择了从不开始。一开始就不报希望,这样才能不至于会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