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

2020-06-07  本文已影响0人  大树_8e1b

从小到大“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我听过最多的一句话;看过许多书发现越是悲惨的故事越能打动人心;见过很多人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吃苦就永远也得不到“甜”。难道真的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成长吗?成长的环境更好,难道就不行?非要生活在痛苦中才会成长?”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在不同的背景下成长起来后,越来越多的90后甚至是00后的孩子们从出生开始就没有吃过苦,这个时候你怎么让他们认同过去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呢。人只有经历了痛苦和挫折之后才会真正的成长!真的是这样吗?

我发现,有时候我们的思维是不是固定了抑或被暗示了。现在有不少家长认为独生子女不给他们吃苦他们就不会成长,不让他们受点痛就不会长大。但是一帆风顺真的会摧毁一个人吗?真的像书上看到那样,一个生活在优越的家庭的孩子,从来不知道痛苦是什么感觉,一旦出现了变故,他就毁了。真的是这样吗?你若闲来无事可以翻看那些名人传记,会发现很多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都是家庭富裕的家庭,但是他们却成就了名人。

你受了什么样的苦有时候并不重要,因为你受的苦不会让你变成那个你想变成的人,不会变成某个受人尊敬和夸奖的人。有的时候吃苦是一种人生必经之路,而且你会发现“苦”这种东西,往往是吃着吃着就习惯了。你品,你细品……

记得小时候经常听身边的大人们说,痛苦就是你未来的财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直到长大之后我才发现自己被洗脑了好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你吃了所有苦依然成不了所谓的“人上人”,因为你上面永远有人。但是,当你有一天不再把成为“人上人”作为目标时,回忆起以前吃的所有苦时反而会感到有滋有味,有时还会感到甜。这是因为当你向现实妥协之后,思考带给你的收获大于对目标的追求,这个时候才会明白:万物皆有其自己的成长轨迹。 

大漠里的骆驼草承受酷热和干旱的痛苦却依然长得茂盛;同样远在阳光充裕的内陆花草树木迎着阳光,吸收着雨露长势更好。痛苦不一定意味着成长,顺利不一定意味着长不大。正如有些人经历爱情的痛苦,没见得成长多少反而做出了幼稚的事情;有些人谈了一场顺利的恋爱,结果学会了更多。

历经人间疾苦未必对生存是一个好事儿。对理论家写书的人可能是有好的,但是对于一个人未必是很好的事,他是会有阴影的。

对于像你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能不吃苦最好别吃苦,能够经受住人间疾苦反而一点心理问题都没有的人凤毛麟角,痛苦经历带来的阴影远远大于被激发出来的所谓“动力”,有时甚至会成为人一生都难以磨灭的心灵之痛。成长,不是一种因素就能成就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基本的需要就是物质需要,生理需要,如果连这些基础的都获得不了,你经历的痛苦无非是徒增痛苦罢了。

“苦难并不能铸就高贵的品格,反倒是幸福有时能做到这一点。而大多数情况下,苦难只会使人狭隘卑劣,心怀怨愤。”这个观点显然和主流思想有些背道而驰的意味,但是回想一下还真的有其道理。不论是在艰难困苦的年代还是现在,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做到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就像80年代的流行歌曲唱的一样: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时代的变迁告诉每一个人苦难有时候与自己的品格无关,当幸福来敲门的时候往往是人们道德水平提升得最快得时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