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买买购物指南心理

过完这个双十一,让我们一起跟冲动购物说拜拜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她时线

首先恭喜各位啦,在剁完手的双十一,还能打开这篇文章。这篇文章,也许会让你产生:“啊,我为什么没有在双十一之前看到这篇文章呢!”的感慨。你不妨回忆一下,每次商家优惠剁完手,有多少东西是你真的需要,有多少东西是你买来从来没穿过,没用过的呢?看着家里四处的闲置物品,痛定思痛的你,是不是发誓按需购物,再也不会掉入商家的陷阱里?

买买买

但事实上是,下次看到优惠的时候,我们又会忍不住买买买。如果你的购物经历上述一样,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受人性支配的正常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买买买,剁剁剁的恶性循环的根源,其实是我们人性中的非理性啊。

传统经济学认为,我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所作出的一切决策都是明智和最优的。然而现实中,我们的种种匪夷所思的行为却远非传统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完美。近代一些学者对人类行为的研究更是颠覆了我们对人性的传统认知。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将大众的视野引向对行为经济学的关注,经济学的研究也和心理学联系愈加紧密。认知心理学家平克在《白板》中认为,人是非理性的,是不自由的,并且生而不平等。杜克大学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在《怪诞行为学》一书中,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人的非理性,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类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现实中,我们在作出购物决策时,在商家营销策略的影响下,非理性更是有着压倒性的优势。

其中,起着普遍作用,也被商家广泛利用的,就是人类的比较和攀比心理。丹·艾瑞里认为,人们很少作不加对比的选择。我们的心里并没有一个“内部价值计算器”,告诉我们某种物品真正的价值是多少。相反,我们关注的是这种物品与其他物品的相对优劣,以此来估算其价值。譬如,你想购买一本书,这本书电子版25元,纸质版35元,而40元购买纸质版赠送电子版,那么,你会选择第几种购买方式呢?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忍不住选择购买纸质版赠送电子版吧。其实我们起初并没决定要买这本书的电子版还是纸质版,绝大部分书也没有必要同时拥有电子版或纸质版,但是将三个方案放在一起比较后,觉得方案三明显优惠于方案一和方案二啊,于是我们就掉入了商家的陷阱。

这个原理也被商家用来销售本来不那么受欢迎的东西。威廉斯-索诺马公司首次推出家用烤面包机时,多数消费者不感兴趣。家用烤面包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它是好还是坏?我们真的需要在家烤面包吗?销售业绩很不理想。这时,营销公司为其提出了一个补救的办法:再推出一个新型号的面包机,不仅个头比现在的要大,价格也要比现有型号高出约1/2。消费者有了两个型号可供选择后,面包机的销量显著上升。人们无需在真空中作决定了,人们也许不太懂得面包机,但是确实懂得,真要买的话,宁愿少花点钱买那个小的。这种现象,就是丹·艾瑞里所说的诱饵效应。这里大型号的面包机,就是商家抛出的诱饵,它的实际目的,是要销售小型的面包机。

剁剁剁

商家对于诱饵效应的使用,可谓是炉火纯青。双十一的价格战,一方面诱使人们大量囤货,另一方面诱使人们购买实际不需要的东西。人们通过将双十一的价格和平时的价格做对比,觉得比平时便宜好多啊。人们感叹着“这也太便宜了吧”,并且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真实一个省钱小能手时,不知不觉就购买了远远超出需要的东西。人们还喜欢给同类产品做比较,并从中挑出看起来最合适最经济的,享受着比较后决策的快感,全然忘记了商品的实际作用。看到这里,是不是让你恍然大悟:啊哈,原来这就是自己忍不住买买买的内在逻辑啊!

然而,我们的非理性能被意识到,但却不能被避免。没有人能超凡脱俗,更没有人能屏蔽了人性。但是通过了解人类的非理性,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看穿商家的营销策略,把是否需要作为购买行为的唯一衡量标准,用自己最大的理智来控制冲动的购物行为。看到这篇文章,你就比别人活得更明白更自由了一点,认识到买买买的深层逻辑,让我们一起跟冲动购物说拜拜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