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脚丫小脚丫 14302教育

“小小侦查员”

2017-04-19  本文已影响52人  蜂蜜柚子_d6b4

(文透一下:这不只是篇幼儿案例分析文章,更是一名实习老师后期的自我反思。)

【写在前面】

爱孩子,从读懂孩子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很多行为总是令身边成人感到困惑。比如,非常的好动;总是吮吸手指;喜欢抢别人的东西……

幼儿园里的孩子们“各具特色”,其行为背后都是由不同于成人的心理掌控的。为了顺应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成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师)必须能读懂孩子的行为及其心理。


本期主题:告状

-01现象

相信我们都耳闻或目睹这样的事情:小孩子看到别人有什么做得不对,都要指出来。比如:“老师,你看小明不吃菜”“妈妈,我们班的小亮吃指头了”“姐姐,小丽刚才推我了”……小朋友时常很认真的过来找你“报告”她看到哪个小朋友干了什么“坏事”。现在想来,我们小时候也爱“打小报告”,据自我经验,这样的人在群体中不受欢迎。那是否应该严厉制止孩子们“告状”呢?(且看下文专业知识解析*^﹍^*)

-02行为心理

3-6岁的儿童非常“爱告状”,而多数人不知道这其实是由其年龄特征决定的。因为这一时期孩子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视野的开阔,儿童的“告状积极性”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这个时期是孩子人际交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成人(父母和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并分析儿童的告状心理,正确处理这一问题。

-03情景再现

实习的Y老师带着7个孩子的小班,有两个令她手忙脚乱的小男孩:嘟嘟和小宇。小宇是个运动细胞很好的孩子,擅长跑,但并不敢率先违反老师制定的规则。嘟嘟是个“淘气包”,Y老师几乎拿他没辙。每当嘟嘟满地跑时,小宇就蠢蠢欲动了!只见小宇屁股一扭就离开小椅子了,小脚快速地与地面进行着“互动”。当Y老师一边走向小宇一边叫道:“小宇~,坐回去”,小宇一边扭头看着还在地上跑的嘟嘟,一边满不情愿的挪向座位。

师:小宇,能不能随地乱跑?

宇:他~,他~(一边低头斜看向嘟嘟用手指着,一边反复嘟囔)

师:别管他,嘟嘟不听话老师不喜欢他了,你也不听话吗?

宇:他~~~~

师:管好自己就行了,连自己都管不了还说别人(一脸生气)

宇:(头低低的)

搞怪的“小宇”

-04反思

Y老师就是实习时的我。当时表现出那么凶的态度,根源就在于我上小学时也有过类似经历,而老师的态度和语言比我还恶劣,告状者还会受惩罚。在这无形的影响下,当我做了老师后,对告状行为表现得很反感,从而未能控制自身情绪去耐心理智地分析问题。当我再回到学校学心理健康教育,我时常想起“小宇”,有一种内疚心理。

客观分析

我们成人所说的告状,通常指的是告密,是不正派的。儿童的“告状”并非如此,这是是非分辨意识的萌发。教师的语言在幼儿面前更具权威性,幼儿以此为是非判断依据。当他看到其他与老师制定的规则不符合的行为时,就会表现出告状行为。

对策

1.耐心倾听

2.及时安抚

比如:“好的,老师(或妈妈爸爸)知道了,我会处理的。”要让孩子知道,他的“努力”是值得的。

3.对孩子好的、对的行为给予肯定

渴望得到大人的关注和夸奖,是孩子的一种普遍心理。这是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判断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4.教儿童学会反思

有的孩子在告发别人的同时,自己身上也正好有这些毛病。因此,这是教育孩子改掉坏毛病的一个好时机。以小宇为例,教师积极语言应为:“嘟嘟乱跑不对,那小宇应该怎么做呢”。鼓励孩子自己说出正确的行为,帮助孩子从中吸取教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05总结

针对儿童告状行为,我们不可忽视。对“告状”不闻不问,可能会使一些有害问题无法及时解决,还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鼓励告状行为,很可能导致孩子们盲目效仿。因此,对于“小小侦查员”,我们必须及时关注,积极处理,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判断力。

附:上述案例中,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对待孩子告状行为的处理方式是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尤其爸妈、老师)也能反思一下“遇到这种情况我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也希望通过我的反面案例分析可以给大家今后处理幼儿问题带来一点启发和帮助。


有生之年,欣喜相逢。

                                  ――微光潋滟14231

                                    2017.4.19


相关链接:

          静待花开

          超级模仿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