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管理

2018-05-07  本文已影响190人  007终身学习者李海青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月初都给自己制定了计划,阅读什么书,写多少读书笔记,做多少次运动,拜访多少个客户……一个个小目标都看似都有充分的时间去完成,但到了月底都傻眼了,总有几项计划内的事没有完成。

你一直很希望做好某件事,可是却总也开始不了?

你回到家,很希望陪陪孩子,但你已经累得要死,而且总在想着工作的事情,根本没法陪好孩子?

也许你不是时间管理出了问题,而是精力管理出了问题。

虽然说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是绝对公平的,但是不同的精力状态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今天精力才是更重要的生产资料

体力劳动时代,劳动时间和效率几乎成正比,而在高感性的知识工作者时代,思考力创造力才有价值,精力代替了时间成为重要资源。

吉姆•洛尔(Jim Loehr),心理学家,也是精力管理训练系统的创始人,《精力管理》作者。他为顶级运动员、奥运冠军做精力管理训练,同时也为职场人士做精力管理咨询,他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

职业人士比运动员更加需要精力。

运动员与职场人精力对比

职场上不断出现管理者过劳死、身体得病的情况,原因大部分都是精力管理出了问题。 甚至在古代,《三国志》中司马懿评论:“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所以采取了耗敌的长期战略。本质上诸葛亮其实是输在精力管理上。

不要管理时间,要管理精力。

那该如何管理精力呢?

精力管理金字塔,可分为4种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精力,分别为:

体能、情感、思维、意志。

精力金字塔

这意味着:

1. 精力由4个部分构成,越底层的越基础。

2. 底层的精力会影响上层的精力。

体能—情绪:身体不好的时候,心情也不好。

情绪—思维:在情绪不佳的时候,做判断容易失误。

思维—意志力:很多强大的意志力背后,其实是强大的思考能力。

全情投入= 体能充沛+情感链接+思维清晰+意志坚定

脑力活动者的疲倦是思维疲倦,体力休息没有用,真正需要的是散步、放松、读书等“换个脑子”的思维精力补充。

工作倦怠者休假不一定有用,往往会加重倦怠,因为他们往往缺乏意志力精力,需要在工作中寻找意义感,而休假加重了工作的无意义感。

通过扫描精力金字塔,会对做不下去的事情有新理解:

想写作,但是总找不到感觉。有段时间评价自己“没有毅力”或者“太累”,很想放弃,根本无法动笔。后来发现是思维精力不足——尝试用很多作家会用的“用写作来写作”方法来写作,先让自己随便写点东西,慢慢把思维的精力聚焦起来。

太极、打坐……这都是一种让自己静下来的过程,精力集中,就是让自己体力、情绪、思维和意义感统一。

精力管理的误区:

我们大部分人管理精力的方式是消耗性的 ——就是一直工作,累到停为止。然后休息,一直到不累继续工作。这时,休息是一种“没法工作”的虚弱的表现,或者为了工作不得不做的事。这是一种很糟糕的精力管理方式——精力好比手机电池,直线型的管理是一直用到关机,然后充到能开机20%的电量又匆忙继续使用,常年保持在半电量的恐慌状态。有人为了让自己精力充沛不断地喝咖啡、抽烟,相当于给这个手机加一个移动电源,但如果你不改这个习惯,你会发现电量总是不够用,人也永远缓不过来。

精力是有节律性的,春夏秋冬,白天黑夜,像钟摆一样,有自己的节奏和高低谷。高手从来不把精力电池用到没电,而是理解和配合这些节律,主动进行休息和补充,钟摆幅度会越来越大,也越有力,精力呈现上升趋势。而用直线型的管理精力,精力会被消耗得越来越多,峰值也随之降低。

如何有效的提升精力

教练一般会对你说,一定要做到“力竭”才最有效。因为肌肉的纤维被拉断,然后重新生长,会成为更多、更粗的纤维。

从精力管理的角度来看,精力的“肌肉”也是可以锻炼的。要提高精力,我们必须系统地让自己承受超过一般限度的压力,然后进行充分恢复。

减小或避免压力,和压力过度得不到恢复一样,都会让精力萎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