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产生
这两天佳欣分享了关于家庭暴力的文章/讨论,作为一个亲身体验者和自愈者,我想这方面我有一定的发言权,所以把它写下来,留作参考。首先声明,我没有多少理论基础,也没有渊博的知识,在某种程度上,只能算是过来人的体验。
家庭暴力,听起来就让人生厌,施暴者在听到这个词时都会感觉厌恶,甚至从不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施暴者。
我不去定义家庭暴力,因为我没有那定义的能力,它的内涵和外延都能被我感受,可我还是不打算去定义它;也没有学富五车,不会旁征博引。此篇仅浅谈家庭暴力产生的原因,更多的是以一个曾经的受虐者的角度来思考。
家庭暴力可以在中国传统教育理念中找到影子。戒尺——似乎是个神奇的东西,在传统中国人(或者说是守旧中国人)的眼中,手持戒尺之人象征着权威,手持戒尺之人代表着真理,手持戒尺之人代表智慧。“棍子低下出教育”的落后观念在某些地区依旧根深蒂固,城市或者发达地区这种情况可能很少见,但也不代表没有。依稀记得小时候爸妈经常和老师说的一句话——“如果他在学校不听话,那就拿棍子打他”,小时候确实被罚站、扎马步、罚跪、挨竹棍,有时还被调皮的孩子搞点恶作剧。那时候我自己都会觉得这是合理的,丝毫不会觉得他们无理、或是哪里做得不对。相反,打心底觉得这是自己应受的惩罚——意料之中,情理之中。同样,在家长的观念中,根据老祖宗们千百年传承的经验做准没错,这么做也会心安理得,相反,如果他们不这么做,还有可能被认为没有尽到一个做家长的责任,倒是让他们自责起来。这两种变态的心理一结合,家庭暴力变得冠冕堂皇。
年龄似乎也是家庭暴力必不可少的元素。很难想象老人会去打小孩、或是十七八岁二十多岁的青年挨了打毫无作为。家庭暴力中,如果双方实力悬殊——一方具有压倒性优势,在没有舆论谴责的情况下,这种年龄上的差异导致个体生理机能上的悬殊,比如力量、施暴技巧。由于未成年人身体发育不全、心智尚未成熟、生活经验欠缺。反观家长(对于青壮年家长,年纪稍大者很少见),力量强(特别对于男性)、社会化心理等很容易便在弱小者前树立权威,并有实施暴力的能力。受虐者只能承受,因为反抗无效。女性在这方面和孩童差不多,只是他们心智和孩子不一样罢了。在暴力中,力量是占主导的,其他的只是附属品。而年龄就决定了力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力量也就发生了变化。暴力倾向也受此影响发生改变。
施暴者的曾经有过受虐行为也是暴力产生的原因。如果施暴者曾经是受害者,那他有两种可能得结果,一种是继续成为施暴者,一方面是报复以得到心理满足,另一方面纯粹觉得施暴合理;另一种是成为施暴者的反对者,以实际行动反对原施暴者。教育、阅历、视野对受虐者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这里暂不展开。只是一次说明,具有暴力倾向的人很可能曾经受过虐待。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谴责、惩罚机制的缺失可能导致家庭暴力失控。记得很小的时候,每次被暴力时,偶尔会有街坊邻居劝阻。他们劝阻在很大程度上只是觉得下手太重了,而非暴力本身不合理,毕竟人以群分。劝阻无效的情况下他们也只能作罢,在没有闹出人命之前这一切都是可以承受的。只有在施暴者力气用得差不多的时候、或者说瞬间动了恻隐之心的时候,悲剧才会结束。只要人没死,只要施暴者气力充足,只要没有约束机制,那暴力就会持续下去。
价值缺失对家庭暴力也具有影响。如果弱势方在未来能够创造巨大的价值,对于有暴力倾向者来说也能预期到这种尚未实现的价值,那暴力行为可能不会发生,他不得不考虑施暴的代价。施暴者如果没有考虑到未来价值的巨大损失,认为孩子或者妇女不能给他创造财富或者乐趣。至少对于一个施暴者来说,他不可能有精神追求,所以物与欲便是唯二考量因素。
潜在家庭施暴者情绪波动期最容易产生施暴行为 。当具有暴力倾向者情绪低落时、或者暴躁时,他会更具有发泄的冲动,这种转嫁会让他心里舒服很多。施暴者并非所有时刻都是暴力者形象,可能在外人眼中他是个慈父。他不可能时时刻刻、连续不断的施暴,时间具有选择性爆发的家庭暴力更为常见。还有一点,当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潜在施暴者的价值判断时,更容易造成其情绪变动,由此带来更严厉的“惩罚”。
家庭暴力在某些特殊方面的原因可能有:血缘、性别、家庭成员数。血缘关系引发的家庭暴力很少见,因为大多数家庭都具有亲密血缘关系,只是少数特殊家庭存在这种情况。对于非亲缘,施暴者在一定程度上是排斥的。性别方面,由于施暴者多为男性,男性之间是存在隔阂的,如果排除“重男轻女”的情况,男孩在家庭暴力中可能会遭遇更多。家庭成员数对于家庭暴力也具有针对各种情况的影响,有好也有坏,但是就我个人经历来看,家庭成员数越多,对于施暴者约束越大,特别是年龄结构跨度大的家庭,约束更强。
回忆过去的不幸,并不是因为想证明我有多可怜,希望得到怜悯。也不是因为想证明曾经他有多残忍,希望别人去谴责。说实话,现在我是以一个自愈者的身份来阐述,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身边的人认识并减少家庭暴力。或许我的想法很不成熟,甚至有些幼稚,但是我想它一定会有价值。接下来我还会继续站在这个角度去分析家庭暴对“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