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出世的入世人——苏东坡 (原创)
在宋代文人雅士近乎清一色的婉转含蓄伤春悲秋与风花雪月之中苏轼似乎是个另类,当然不仅仅是诗文上的另类,是作为一个人的另类 ,各个方面的另类。他的词如同他的人,风格多变,时而婉约,时而豪放,时而悲伤,时而高兴,时而乐观,时而消极。但是这不就是一个真实人才有的吗?
他会吃会喝会玩,总是在平淡的甚至苦难的生活中找乐子,他走到哪吃到那儿,当然很多时候是因为没得钱只好想办法吃一些便宜的东西,比如东坡肉,偏偏又极其会吃,把猪肉变着法儿的做,倒腾出来个东坡肉。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兼修儒道两家。鼓捣酿酒,大概是刚开始没成功,还被自家儿子嘲笑说他酿的酒能治病。纵然如此丝毫不影响他倒腾吃的的热情,当然很多时候他都成功了。(在此不知道要引起多少厨房杀手的羡慕嫉妒恨🧐)
很久以前个人是不大喜欢宋词的,总觉得少点精气神儿,动辄伤春悲秋,多是风花雪月,确实细腻温婉,“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伤春悲秋孤孤单单,读起来也难免阴郁,也觉得不够大气磅礴。这也就导致了对宋时的人也没啥兴趣,直到后来读苏东坡。
最开始喜欢他那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寥寥数语豪情壮志,几分霸气跃然纸上。再后来是《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在此直接放全诗)
开篇就大气磅礴,画面感超强,还是动态的,读起来也带感。即使结尾感慨自己老了,却让人觉得真实而不矫情,还是个乐呵呵的老头子!当然事实上他老了也确实还是个乐呵呵的老头子。
而后是江城子
妻子离世十年之后,苏轼历经宦海浮沉,几经风浪,即便是个乐天派也遭不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时候读词都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悲恸,凄凉与孤苦。
当然一提苏东坡都知道他的一生都在被贬,不断的被贬然后召回,再被贬……循环往复直至离世。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让人觉得近乎完美。不论被贬至何地,他都在履行职责,照旧兢兢业业,该干啥干啥,偶尔发几句牢骚, 但是从未对职责弃置不顾。
图片来自纪录片《苏东坡》另一方面作为陶渊明忠实的粉丝,他一直想要归隐,像陶渊明一样悠然自得,不论被贬何地他处处带着一卷陶渊明集,并且一天只敢读一篇,怕一下子读完了接下来的漫长日子没有可读之物。在其生平写了100多首词是为和陶渊明而作。与他相隔六百多年的陶渊明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一直支撑着他度过哪些艰难的时光!他自己的词里表达一下“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却因为这首词还闹出个乌龙,但是他这一辈子终归是没能实现自己的田园梦。
然而也正是如此才更让人觉得他的难能可贵之处,一个有着出世之心的人,在为官之时依旧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懈怠,在徐州身先士卒带领全城百姓抗洪救灾,在杭州兴修水利,西湖苏堤就这么流传,在黄州政治溺婴恶习……也正是如此,一个被政敌朝堂一贬再贬的官员,却在被贬的途中收获了一批又一批的友人,也收获了各地百姓的爱戴。而用他自己的话说:“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大度宽容,即使是从前为难自己的政敌他也不会在得势之时为难对方。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种达观与通透,他才能走过一次又一次的贬谪,走过“乌台诗案”,度过一生的苦难,过完这传奇的一生。
(篇幅有限,文中很多事写的简略,若有感兴趣的书友可留个言,下回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