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与解决框架
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追溯到问题发生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方式。
我个人最常使用的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框架如下:
第一步:发现并定义问题,以及我们解决的目标;
第二步:搭建逻辑框架;
第三步:层层追问;
第四步:针对这些深层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第五步:将解决方案按照重要程度和解决成本两个维度进行划分,找到可以高优执行的方案,制定执行计划。
经常有人会问,“我想要去做XXX,要不要去读研/考证呢?”“我想要转行做产品经理,我要学一下敲代码吗?”在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可能并没有弄清楚,自己进入这个行业的问题到底在哪里,应该怎么去解决问题。这里,我们就用职业发展的例子来讲解应该怎么用这种思维逻辑来解决问题。
第一步,发现并定义问题,以及我们解决的目标。
当现状和期待之间存在着差距,我们会认为这是个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将问题定义为我们可以入手去分析的一个命题。明确定义解决目标,也就是我们希望将这个问题解决到什么程度。
其中目标的定义是为了衡量我们做的事情有没有效果,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需要再次复盘,找到症结所在,这一步在我看来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说,一个应届生,对互联网产品感兴趣,想要进入互联网行业做产品经理,但是屡屡失败,这就是发现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苦逼的应届生将问题解决的目标定义为“拿到BATJ的产品经理岗offer"。现在,这个应届生开始思考,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步,分析问题的表面原因。
在这一步,思考问题的方式可以是从上往下的,也可以是从下往上的。
从上往下是指,我们先采用一个具体的逻辑框架,再去对这个逻辑框架进行层层追问。采用这个角度往往是当我们对一个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说,要分析某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我们可能会用SWOT模型,再针对SWOT模型里的每一模块去层层追问。从上往下的好处在于,当你头脑中一团乱麻无从下手的时候,可以先用一个框架来帮你理清分析问题的角度。
从下往上是指,先对一个问题进行充分发散,获取关于一些零碎的点,再将这些点聚合起来,分成几类。做过调研的同学应该会知道,社会学的调研常常会用这种开放式的访谈,然后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最后再进行聚合的方式。当我们遇到的问题比较开放,并且前人没有一个好的思维框架的时候,需要发散性思维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式。
针对找工作这个案例,我们需要理清产品行业的进入门槛和自身能力。同时能力又可以分为两部分,hard skill和soft skill,据此形成了一个从上往下分析的逻辑框架。
了解进入门槛的方式有网上查找资料(百度,知乎、该领域的专业网站、微信公众号),咨询业内前辈(最直接的有校友,线上渠道有知乎,微博,在行,分答)。注意,先自己查找资料,再咨询业内前辈!拒做伸手党,至少不能提出百度一下就可以知道的问题,是对他人时间的浪费。
对比行业进入门槛,评估自己各项维度的能力。这里我就不一一写了,有兴趣的可以去填充一下。
在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梳理之后,我们得到了如下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整理可以用Xmind,mindmap等等思维导图绘制软件)
第三步:层层追问,刨根问底,挖到我们可以着手去解决的深层原因;
现在,我们知道了面临的问题有哪些方向的,接下来再去针对列表里的每一个维度去分析。需求分析包括哪些维度,对于一个入门新人来说,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产品设计能力又包括哪些,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一层一层追问下来,下图变成了这样,其中颜色越深,表明这个能力越重要。
对于产品新人而言,快速学习和逻辑思维的soft skill更为重要,可以判断出其产品潜力,相比之下,hard skill较为次要,hard skill里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比较重要,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知道大概就够了。
第四步:针对这些深层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现在,针对行业进入门槛和自身能力,我们可以知道,自己每个能力维度需要提高多少。
soft skill是短时间内难以提高的。针对这个问题,从短期来看,我们可以梳理自己过去的经历,争取在简历和面试中体现出这些能力来;从长期来看,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总结复盘等方式来进行学习。
产品经理的hard skill不算是门槛特别高的,短时间内可以通过读相关书籍、拆解常见产品,写产品分析报告,形成一套理论框架。对于新人来说,这套理论框架在面试的时候应该足够用了。但是理论不能完全替代实践,还是需要在进入这个行业后反复去实践,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
第五步:将解决方案按照重要程度和解决成本两个维度进行划分,找到可以高优执行的方案,制定执行计划。
重要程度是指这个维度的问题解决了,会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有多大;解决成本是这么做需要投入多少成本,包括资金、时间、精力等等,从而估算出投入产出比。
以上解决方案中,梳理过往经历,在简历和面试中体现产品经理所需的soft skill的成本较低,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较大,投入产出比极高,可以立刻动手执行;
看书、拆解产品、写产品分析报告,重要程度较高,投入成本也较大,因此投入产出比其次。但是这个也是产品面试所必需的,所以需要拆解知识维度,给每个知识维度投入不同比例的精力;
长期培养自己的soft skill重要程度高,但是投入成本大,且短期难以产生影响,投入产出比最低,需要制定长期计划。
计划具体怎么执行,可以采用甘特图的方式。
至此,怎么进入目标行业的分析就完成了。尝试之后,看是否实现了目标,如果没有的话,再次复盘,重新分析问题在哪里。这套思维逻辑,在工作、学习上也可以进行操作,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碎碎念:
看完的东西一定会忘掉的,可以找个问题试着自己应用一遍,加深对这个框架的理解。并且框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分析问题的时候,可能有些步骤不用进行。术有万变,道不变,抓住核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