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心灵之音文字゚灵感💋

余生,请好好说话

2018-10-13  本文已影响13人  紫鸢Yyuan

        多少年以前,我还是听闻老师说的一句名言:“沉默是金,”深觉说的就是自己,沉默,稳重,也正因为如此,我才能专心于每一道枯燥的题目,在每一次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可是多年以后,我会在书本上看到众多的:“沉默未必是金,”也了解了大家都喜欢活泼开朗的人,在普遍的观念里,活泼是一种绝对的赞扬,而文静则隐隐与沉闷挂钩。

        渐渐发觉,自己从沉默里吸取的东西已经被榨干,学习实则并不是一个人的孤军奋战,而与沉默相伴的,往往是孤独。从小到大我不爱说话,也不会说话,上讲台讲几句就会语无伦次,发抖和紧张,和陌生人交流不知道找话题,和很多人在一起也不爱发言表达... ...

        但我并不觉得这是天生的一种残缺,在记忆深处,自己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侯也没少打过架斗过殴,并不是一个过于沉默的孩子。后来因为学习上的一些原因,受到老师的质疑和责备,同学的冷淡,自己慢慢变得内心封闭,变成了他们眼中和口中不爱说话的孩子。

        我想:“可能,我真的是这样性格吧。”

        然后,我就真的变成了这样。

        有点像黄渤的一个电影《杀生》中剧情:牛结实是村里人人喊打的对象,他不受所有人的喜欢,大家为了将他斩草除根,合伙演了一场戏,都假言说牛结实得了不治之症。刚开始牛结实自己并不相信,但是在所有人的肯定和舆论之下,他最后真的“无故身亡。”

        言语间而毁掉一个人,电影里看似有些浮夸,可现实里却也在如实上演。现在这个社会,会说话,到底有多重要?

        在平时日常生活中,也会深有感触:求职与就业,你要学会如何去销售自己,而销售就是用语言去表达,对于创业者来说,沟通与交流能力一定是极高的,如此才能领导与指挥团队。销售是一门技巧,任何行业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要想提高自己,其实也不防从销售行业做起。

        不难发现,通常那些会说话的同学或者同事往往人缘比较好,而好的人缘在无形之中总能帮到自己。在学校的时侯,同学之间经常会有讨论别人的话题,一个同学和另一个同学的矛盾升级与相爱相杀,而他们的一些矛盾焦点,大多是因为说话引出的麻烦,不懂得如何把握分寸,喜欢对他人评头论足。

        一个人能走多远,跟智商无太大的关系,和情商却息息相关,而真正的高情商,便是用心说话。

        以前觉得,就算自己不会说话,没有什么人缘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感觉那些所谓的人缘除了能带来一些虚无缥缈的言语欢笑,并不能带来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可是后来却发现,自己一个人的能力真的有限。

        听说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的时候,经常和村里的老人家聊天,给他们说自己所写的故事,如果一个故事连村里的人都不感兴趣,便能知道它的缺陷所在,也听老人讲他们口中的故事,从而获取灵感。

        这样便觉得,写作也需要拥有“会说话”的技能,作者不能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需要走出去与别人交流与沟通,让写出来的东西更贴近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找素材,平凡的生活里却也都充满了七情六欲。

        我相信说话的能力有一些性格的使然,而更多的是后天的培养。北大高材生刘媛媛曾在演说中提到过:她自己在大学没有参加过任何一场公众演讲,原本口才笨拙,能训练成一个演说达人全然靠自己阅读各种演讲书籍,找寻说话的技巧,然后打磨与练习。

      当经历越来越多,即使自己曾经固执地以为沉默是金,到最后,不用别人提醒,也知道沉默未必是金。

        一个会说话,在团队里会显得更加突出,懂得带动大家与团队协作,比起默默无闻的人来说,他们的光芒更容易展现。会说话,不仅仅是善于交流,还要懂得如何交流,即使你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也要知道如何去把握分寸。

        不是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也不是无时无刻的话匣子,它应该体现在内心的涵养与水准,如何说,何时说,说什么。

        当说话的技巧能够被深刻懂得与自然运用的时侯,或许你能找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和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