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途花树诗草岁月

蔷薇故事

2025-05-01  本文已影响0人  九月漫漫

1

暮春时节,浙北老家的山野荒径随处可见大片像胭脂云般泼洒的粉白蔷薇。

那景色正如杨万里诗中所写:“红残绿暗已多时,路上山花也则稀。藞苴余春还子细,燕脂浓抹野蔷薇。”

我喜爱蔷薇经山风和日光酿就的清冽木质香气,更爱它们恣意生长、浑然天成的蓬勃生机。

2

小时候我和村里的大部分孩子成天在野外割猪草、挖草药。草长莺飞时我们常会和蔷薇花在荒野里不期然相遇。

有心采一束蔷薇花回家,却又苦于蔷薇枝多刺不便手握。

好在老家山里随处可见竹子,折一段竹枝,抽去细杈顶端青翠的芯子,纤细空心的竹管便成了天然花樽。

我们把蔷薇花摘下一朵一朵往竹眼里填,转眼就有了人手一枝碧绿竹叶衬着粉白蔷薇的花杖。

回家时一手挎着装满草药或猪草的竹篮,一手举着花杖,心里总是欢喜得很。

明知这些离了花枝的蔷薇不多久就会枯萎,我们还是一次次乐此不疲。

几十年后和一群同事出差巡线,在异乡山坡见到大片盛开的野蔷薇,我随口说起童年时用竹枝做蔷薇花杖的往事,一个来自西南省份比我年轻许多的同事竟然说他小时候也这么玩过,我实在有些惊讶。

亦或春天还有童年的诸多快乐本来就是跨越时空而相通的吧。

3

蔷薇不光有好看的花,早年我还曾吃过它的嫩枝。

我和小伙伴们把蔷薇枝梢最新长出的那一截掐下,小心摘去细叶,轻轻剥去外皮,里面的嫩枝呈现出莴笋去皮后那样清新温润的淡绿色,就好像被春水浸染过一般。

轻咬一口,最先感知到的是一种微微的韧性,需要稍微用点力才能咬断。咬开的瞬间,嫩枝里的汁水迸出,有淡淡的青涩味道,夹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意,蔷薇独有的植物气息随之在口中漾开……

回想起来蔷薇嫩枝其实也算不上有多么好吃,但它和许多别的“野味”一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可以温情慰藉乡村孩子对食物的渴望。

那时我们村里所有小孩似乎都无师自通学会了因地取食,一年四季都能在野外中寻到各种吃的。我们因此在割猪草、挖草药日日与山野亲密接触的基础上,又与大自然许多草木有了更丰富深切的连接。

离开老家辗转在异乡生活的几十年里,我感觉自己一直在从这份连接中获得源源不断的滋养。

4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上了初中。在那所位于溪畔山坡的简陋校园里,我和班里几位同学曾用空墨水瓶"酿"过蔷薇花酒。

某个微风吹拂的黄昏,晚自习还未开始,也不知谁想出来的,说蔷薇花可以用来酿酒,然后大家跑去校园外采回好些野蔷薇,把花瓣揉碎装入盛了清水的墨水瓶中,然后把瓶盖旋紧。

过些时日把墨水瓶盖打开,竟真有几分让人微熏的香气飘散出来。大家于是在教室里欢呼:“蔷薇花酒酿成了!”

我们假模假样地举着墨水瓶碰杯,还做出啜饮的样子,然后嘻嘻哈哈地笑。

那以后无论身在何处,每逢看到蔷薇花开,我都会想起“蔷薇花酒”,想起那些欢呼和笑脸。那群十几岁的农村少年自酿自醉的快乐至今仍在时光里发酵。

5

初中毕业后我来到杭州读书,学校在拱宸桥东一个叫七古登的地方。当时校园周围还有大片农田,有一条小河从学校西侧流过。

我记得春末夏初时在河边和田埂上都曾见到过蔷薇花开。

那时我和我的同学们也正处于人生的初夏,每个人心里似乎都悄悄藏着很多成长的秘密。

班里所有女生几乎都在一本接一本读琼瑶的小说,还会唱很多琼瑶作词的歌,其中有一首《金盏花》,歌里唱道——

“金盏花儿开了,蔷薇花儿红了,金盏花儿开了,你我遇见了,你我遇见了呀,天地都醉了……”

这首歌被我们很多人喜欢,因为它的歌词和旋律如此贴切地应和着那个年纪心中的莫名情愫和淡淡忧伤。

蔷薇花也因此以一种更唯美诗意的形象留在了我记忆里。

6

从学校毕业后,我一头扎进生活的洪流,整日为工作和家庭奔波忙碌,和蔷薇的故事好像再没了下文。

一直到很多年以后,我开始密集阅读庆山的书,其中一本叫《蔷薇岛屿》,里面有一些文字让我记忆深刻:“租下的房间有干净的木地板和贴着碎花瓷砖的小厨房。推开窗,就能闻到风中树叶和蔷薇的清香……把棉布洗净,晒出太阳的芳香,然后熨平,铺在桌上,不厌其烦。”

那样岑寂淡然的心绪是我一直都喜欢的。

又过了很多年,某天我偶然读到余光中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诗作《于我,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读到了其中最著名的那一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又延伸阅读了相关的解读文章。

自此我感觉自己好像又重新认识了蔷薇。我想它不光是一种叫做蔷薇的植物和花,它其实也可以是所有新萌发的芽,所有盛开与凋谢过的花朵,所有寂静坠落的果,是生命里每一个真实生活过的细微丰盈的当下。

我如今喜爱蔷薇以及一切花的方式,就是听闻花开了,便立即欣欣然去看。

                                                                      END

作者:九月漫漫,又名九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