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我感动于那些高级的教育理念

2019-07-25  本文已影响0人  V记录

                                                                           ——银河补习班影评


147分钟的电影里,导演有太多想表达的东西。东西一多主线就被会被拉扯,以至于很多场景的逻辑不完整或是没交代清楚(如马皓文为给马飞买电脑,拍成了卖惨大集合),也免不了出现非常狗血的情节(如路上碰到且混进校园狂欢的疯子,就是闫主任曾经最为自豪的养子),所以当我打开豆瓣、知乎评论后,发现一大片的骂声时,也不觉奇怪,因为每个人关注到的重点不一样。不过,纵然影片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在我这一4岁孩子父亲的心中,依然会给予高分,因为它展现的那些高级教育理念,带给我感悟与感动。

我仅从孩子教育这条线上结合电影呈现,说几点不谋而合的想法:

一、关于应试考试和考试分数

结论:虽然只看分数的应试教育模式不可取,但是“考试”还是较为公平的选拔制度。

电影将闫主任刻意地营造成一个“分数为王”的极端形象,不管是他引以为傲的状元墙还是对考了58分的状元养子置之不理,都体现出导演想表达在应试教育中,对于只看重分数这一现象的批判。

单就“应试考试”这个话题来说,导演对考试制度是认可的。为什么这么说呢?1990年亚运会,马皓文是火炬手,他不仅风华正茂还是一个小学生的父亲,我们可以大胆推测马皓文的年龄在30岁左右,在他的18.9岁正是恢复高考的时间节点。若马皓文是1978年参加考试的,那年六百一十万人报考,录取四十点二万人——来自百度,他就是应试考试中的佼佼者。正因为他应试的成功,才有他对于马飞学习进步的把握,更造就他一生的傲气。另外,对于马飞来说,想要成就自己的一生目标,也是需要靠应试考试才能脱颖而出,获得最大的自主选择权,并成功获选最年轻宇航员称号。所以,从背景设置来说,应试考试是认可的选拔制度。

二、关于提升应试成绩

结论:盯牢教材,把书吃透。

马皓文第一次翻看儿子书包时,把课外复习题都抛去,只把教材摞在一起,并拿出尺子,告诉马飞每天只要学习0.11厘米,就有很大的进步。读教材和读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所谓经典就是古今中外,各个知识领域中那些典范性、权威性的著作——来自百度,那教材就是应试考试中的典范性、权威性著作,出题范围都在书里,吃透了,怎么能不提高成绩。那怎么吃透?分三步,先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最后再把书读薄。不难理解,而且电源里都有相应的场景:先把书读薄,就是你要把教材的重要内容给罗列和熟知,如物理课本出现的连通器原理;再把书读厚,就是对重点知识的实践和深化,如连通器原理的适用条件、使用方法及变化情况等;最后再把书读薄,就是对所有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如在期末考的尾声,马飞认为自己能考进前十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马皓文就正是利用区看飞展的时间里,扩充了原有的知识深度,再给予了整理和归纳的帮助,最终保留上学资格。所以盯牢教材,把书吃透,是任何一个学习者绕不开的金山银山。

三、关于好的家庭教育

结论:好的家庭教育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以身作则、给予陪伴、帮助独立、引导方向。

以身作则:俗语“龙生龙凤生凤”道出原生家庭对孩子影响的重大,孩子出生似张白纸,你做什么说什么,他就照葫芦画瓢,是父母的小影子。所以“以身作则”是好的家庭教育的首要条件,只有父母积极学习如何做好父母并塑造最好的自己,才会把精进的精神传递下去,就算是“第一次做父母”也为时不晚。如马皓文对马飞强调的“一直想”,他始终遵循并实践着,给了孩子最好的榜样。

给予陪伴:儿童教育专家孙云晓说:“父母每天至少要有半小时陪伴孩子的时间。因为伴随着成长,孩子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有人帮他,给他启迪,血浓于水的父母的陪伴存在,孩子就会变得坚强,变得勇敢。”现在更多的父母更像电影中的馨予,以为物质上的丰裕就能让学校、社会帮着创造优秀的孩子,殊不知这种面曲线救国的方法,跟真正的家庭教育是南辕北辙的。

帮助独立:从襁褓中的婴儿到翩翩少年,父母更多地应该扮演拐杖的角色。拐杖有被动、辅助的特点,为的就是让孩子依靠着拐杖慢慢成长,直至主动扔下拐杖,独自行走。当影片中马飞问父亲该做什么时,得到要学会自己安排时间的答案。我想,这一刻,一颗大丈夫的种子开始在马飞的血液中生根发芽啦。

引导方向: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初中一年级的马飞正是十五岁,也正是志于学的最佳年纪,在马皓文一次次的纵然下,从一个畏缩、自卑的孩子,变成老师嘴中的“眼里有光”,并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我们可以回想,幼儿园时信誓旦旦要成为科学家、医生的自己,是不是随着和社会的讨价还价,慢慢变成了要成为CEO或是高官。我并不是否定成为CEO和高官的目标不好,而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已褪去稚嫩,也建立起一定的人生观,但依然看不清这表象世界的纷扰及背后的宁静。在这“志于学”的特殊时期,更需要家长的正确指引,帮助孩子“拨开乌云见明月”,找到并搭建起的自己志向。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