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简友广场心理

时时勤拂拭,还是菩提本无树?

2023-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黑诗人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人追求更大的能力,追求更高的修为境界,乃是常情。

但这条路上,特别会出现急功近利的误区。

在禅宗显发的时期,五祖弘忍大师,想将衣钵传下。

他座下有两名被中意的弟子。

一是神秀大师,作偈曰: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另一名弟子,则是后来的六祖慧能大师,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

从境界上来讲,后者更为究竟,直指心的本体智慧。前者的境界,更像一个笨笨的,老老实实苦修的人。

这个两人的偈子,虽有见地上的不同,但其背后的本质,实际上是统一的。他们描述的是修行次第中不同的阶段。

任何一条道,都不该偏废。

当一个人没有真正达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的境界,如如不动之前,他必然要面对心里的诸多垃圾与尘埃。

如果没有时时勤拂拭的勤恳态度,没有莫使惹尘埃的坚定决心,所有的修行,都是空谈。

我发现,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太喜欢走捷径了。最渴望一夜暴富,老想着一步登天。

在金钱地位方面,有一句本地口水歌讽刺某些以身上位的女人道:看到哪个有钱就往哪个身上粘(nia),结果误入歧途两脚一张要变企业家。

在修行上,许多人更是这样。

他们不去发现自己的问题,勤恳改过,而老是等着某个大能虚空加持,直接把他们提升到满级。

不知是不是网文看多的后遗症。

除此之外,他们对待人生修行,最喜欢谈空说密,一个二个说话的境界,弄得高屋建瓴,似乎深不可测,但实际生活上,根本不下功夫。

一点点小事,就能让他们烦恼;一点点的挫折,就能把他们搞破防。

这样的修行,有什么意义呢?自由又从何谈起?

我还有一个朋友,人很不错,有善心,也有善行,我们戏称为天生道基。

但即便如此,我发现这个朋友依然有一个局限:她会把当下的清净无杂念,当作自己的真实境界,觉得自己既然能够当下清净,何必再去做什么扫除,去什么杂念?本来就没有杂念嘛。

她说得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但不是完全对。

因为这种无杂念的状态,她并不能长期保持,遇到烦心事,依然会进入痛苦纠结的状态。只能说,她活得人间清醒,没有了大的痛苦。

但生活细节里的小苦,我们称为细微无明,依然给她带来困扰。

如果不能继续坚持修行,把最细微的杂念也一点点扫除,真正的自由便无法到来。

所以,年轻人不要太年轻。

不要看到六祖慧能大师的境界高超,就盲目崇拜,觉得自己也差不多是这样的境界。

神秀大师的方法虽笨,但普遍对机有效。

我们普通人,就是要在人生上,下苦功夫。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共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