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对📃要点信息进行整理❓
文:汪志鹏
昨天在全国班级联动qq群里讨论思维导图的用途时,新疆的谢松峰老师发来一段文字,问是否可以将这十一个问题整理成思维导图。
在平时的工作或学习中,我们会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去整理一下自己收集或记录的一些内容要点,方便以后翻阅或使用。可是如果整理的方式不得当,有些知识会永远沉睡在你的笔记本中。
怎么做才能做到对信息科学实效的整理呢?
首先对需要整理的内容反复研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意图和文章的逻辑结构。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起来,重现安排文章的逻辑结构(如果原文逻辑结构清晰,可以按照作者的)。
谢老师提供的十一个问题,我的理解这是一个调试学生测试后心态和行动力的过程,这刚好和我学习过的教练技术课程中教练的四个步骤相似。
教练的四个步骤于是我就将这十一个问题按照,成果》》》体验》》》发现》》》行动,分成四类,并进行了增减和调整,使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流程更加清晰。最后绘制出下面这幅思维导图。
下面我和大家讲解一下,为什么这样绘制。
看思维导图时需要遵循两个法则:一是涟漪法则,从中间开始往外看;二是顺时针法则,从右上角开始顺时间看。
首先我们来看中心图,一个充满爱心的男人正在蹲着和一个拿着试卷的孩子愉快的交流。这说明沟通必须是建立在接纳和尊重的基础上的。
然后从右上角顺时针方向分别有四个分支,这说明沟通的流程是:成果》体验》发现》行动。
成果就像一把尺子,反映出当下真实的现状,并且,无论这个现状是什么,沟通对象都会有一个感受。或难过、或开心、或无所谓。然后再基于他的这份感受,引导他向内看,让他发现自己......在目标、心态和方法的做的好的或不足的,引导孩子向外看,发现自己身边的有用资源(主要是引导孩子向内看)。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拿到行动承诺和行动计划,并且不断挑战他:还可以更好吗?
我们可以看出,经过思维导图处理加工过的信息会让你记忆更加清晰,而且更方便知识的使用。假设直接将十一个问题写在笔记本里,大部分人的结果是:按顺序把内容记下来都不太容易,能熟练运用到实践中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