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鱼引发的思考
红绿彩高研班已到结课展创作时期,苦思冥想的画面始终未曾出现,尝试着各种构图和表现形式,始终未曾突破原来的瓶颈,经导师朱乐耕先生的耐心指点终于定稿,并表现出群于悠哉游哉的动态。
从最初的构思到最后的瓷器表现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反复修改纸面上的小稿,在灯笼型的造型瓷器上,如何因形饰艺,始终是自己要考虑的问题。把年年有余的画面装饰在过年时节长悬挂的灯笼上,是比较恰当的,但如何在圆形器物上展开构图布局,形成动势,破费一番脑筋。
成群结队的鱼从灯笼形的底部向上游动,然后转折向下,进而继续再转向上,构成整体的布局,形成连贯的画面,但具体的落实到瓷器上,却显出明显的功底不足,呆板的鱼,宛若沉寂的死鱼一般,如何突破被深深的困惑,而每次朱先生经过我的面前,总是充满鼓励,当前表现还不错,适当增加一些个性鲜明的鱼活跃画面的气氛,甚至在领头的鱼前部增加两条动态鲜明,个性突出的领头鱼,使得整个画面动势明显,对于构图也是一种新的突破,同时,跃动向前的鱼群也增强了疏密关系,使得画面更加夺人眼目,形成万鱼奋勇争先之势,强调了整个布局的空灵氛围。
开始建议增加一些水草强调动势,无奈画技平庸和鱼区分度不大,先生再次看到画面又提出更新建议,把画上去的水草全部擦掉,重点在主体鱼身上做文章,增强了画面的观赏性,强调了鱼群本身的变化,比如触须的夸张处理,不要刻板如死鱼一般,而要强调整体的灵动性,看上去才真若活的一般。
对于触须的处理,再次看到又提出新的建议,不要画成平行的,在画面上是十分忌讳的问题,当老师提醒时,才感觉自己犯了如此低级的错误,而不自知,还是审美眼光有待提高。
又提到当主体物物的充分时,其实水草之类便可减弱,甚至以点代替即可,让我专心投入的把鱼群的动态表现充分,只好继续耐心完成鱼群的装饰性表达,最终依然不知如何添加绿色,老师坐下后用红色点和绿色相间,整个画面顿时灵动起来,有若神来一般,令人啧啧称赞点石成金呀。
效果顿时显现,画面既有动势,还有装饰。红绿彩的用笔用线,通过群鱼的画法,真正明白了创新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41063/73f4c2f7cd713858.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41063/56349e57f9c2906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