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第三周
2018-2019学年秋季学期
爱之帆快讯之福驹周报(五年级[上]第三周)
第三周,从教师节开始,满满的祝福。三楼办公室几乎要被鲜花堆满了——是还不了解爱之帆节日“风俗”的新一年级家长送来了的。果然,放学前家长工作小组和校级家委会又联手发布了“祝福指导”……五年级的“老爱之帆”们的祝福就“地道”多了:有的折了手工,有的写了卡片;有的递上来一枝花跟老师一起修剪之后插到四季桌上;还有的装做随手交作业,批作业的时候却发现内藏玄机……早上的升旗仪式,全班一起来了一场“教师节快闪”,边吟着“谁言雨草心,报得三春晖”,边迅速四散各自奔向站在校园里的老师们,送上祝福和拥抱。晨圈分享的时候,孩子们描述着突然被拥抱的老师们的表情和反应,也是一付“手有余香”的样子。
学校送的花和孩子们送的花 早晨一进校门,是杨老师的大笑脸和一束跟她一样娇美的花束 没想到杨老师的背后是教委会全体成员连同家属齐上阵的拼命忙乎升旗仪式之后,照例是晨读管理小组的俩姑娘领着大家上去晨读,我留在一楼参加教师晨诵。我结束晨诵步入三楼的时候,从走廊上就能清楚地听到教室里传出来整齐的《大学》之声,可是当我和刘晨老师边说着话边踏入教室的一刻,《大学》突然华丽变调,成了福驹班版的“祝你教师节快乐”的歌声!
这些孩子,已经懂得为你带来惊喜!
主班老师王静现场报道:
开学第三周,夏启和孔甲成了孩子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夏本纪》当中描述的启因为是禹的儿子且贤明得人心,而“人心归启”,才“公天下止,家天下始”。而老师提供的文本故事当中,似乎又有另外的说法,那么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六七年级的历史学习中会有越来越多的思辨和探究,五年级也可以带着孩子们略微品尝。于是两篇习作,一篇的主题是“你眼中的启”;另一篇阅读完启在童年时第一次正式见到长年治水不归的父亲的“心潮起伏”,引导孩子们将自己代入这样特有情境的之下体味和感受,自命题练习情感和语言的描写。
孩子画的鼎,形线画课的主题 孙老画的鼎--这周的绘画,孩子们跟着孙老学画鼎这周的晨圈当中,“跳皮筋”开始了实操。从基本步伐的熟练——老师演示多种跳法——孩子们自己设计不同的版本。没想到男孩子也很喜欢,只是一部分男孩儿在灵巧的花式上明显不及女孩儿,所幸“皮筋艺术”博大精深,有偏灵巧的也有动作实在的,所以,很期待下周一孩子们的“汇展”。“3的倍数”一方面练习倍数的数感,一方面锻炼孩子的专注和倾听,从第一周的“连损大将”到这周五突然神勇地战斗到“100”还没有一个孩子出错。我也只好兑现承诺:不损“大将”就请吃“辣酱”——这坑是孩子们挖的,他们联手让老师掉进“坑里”的时候,那种愉悦真够彻底的!我知道秋天不太适合吃辣,准备了熟识店主的私房手制微辣辣酱豆,每个孩子少吃一点吧,跟各位家长预先告知了哈。若是谁家娃特殊情况不便食用就私信告诉我。“名字接龙”练习的关联词增加了“转折关系”和“选择关系”,比如:“虽然……但是……”,“尽管……然而”,“不是……就是……”,“要么……要么……”;还练习了比喻句句式:“如……般”,“像……一样”——希望通过这样的练习,让孩子们之前积累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有章法更精巧简炼。
孩子们用预习所得的好词造句成段的功夫越来越了得,这周出现了几篇微型小说,有侦探风格的,有童话风格的,还有日常写实风格的,为师又惊喜了一次!只是,并不能代表整体水平,慢的孩子,还在通过分享慢慢领会过程当中。
字词听写是这周每节主课一坐来的第一件事,每天十个词22个字,下课即批,得分都是分数以及化简分数。孩子们对自己这个“分数”非常关心。我告诉他们:为什么我们到五年级还是要一直练习字词?你的文章再好,可错字别字就像吃米饭吃到了沙子,沙子多了,再香的米也不好吃呀!周五的时候百字大听写,范围就是本周听写过的这些词。有的孩子重视,对自己的结果很满意,有的孩子第一周尝试还没太找到状态,错字过半。且待下周观察吧。
刘晨老师的数学课和木工课专题:
周一的数学课把“分数乘整数”部分的内容总结到了主课本上,不知大家会不会有困惑为何我如此强调要把分数的乘法分成“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和“分数乘分数”三个部分去介绍,对于这一点,许多成人甚至老师的理解和观点也是不同的,我认为有必要在此说明下我的思考过程。
在上个学期数学版块的教学设计上,我把因数和倍数的内容设置在了分数教学之前,因数和倍数在数学上的定义是“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在人教版数学课本五年级下的第5页的“注意”中,还特别指出:“为了研究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其实数学让许多人觉得难甚至抓狂的原因部分在此,即数学中有些部分是直接反映真理实相的,而有些部分是为了阶段性研究或讨论方便人为规定的,后者形成的概念有时会在知识结构更新的过程中造成障碍,这时就需要新的“规定”或思维工具来促进认知升级。对于乘法,还在自然数思维状态的孩子比较容易理解“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或者“乘法就是快速地加”这样的概念,运用这种思考方式在处理“分数乘整数”的问题时还是行得通的,比如三个烧杯中每杯都有1/5杯水,倒在一起就成了3/5杯,是之前1/5杯的三倍或者相加三次的结果,用算式表示是1/5×3=3/5,然而只需要把两个因数的位置调换一下,变成3×1/5=3/5,这个式子就没法按照之前的方式去理解了——3的1/5倍或者把3相加1/5次的结果是3/5?注意在学习了小数之后可以把倍数的概念扩展到分数和小数的领域,但是此时考虑到孩子们还在自然数思维的状态,是没法直接引入“1/5倍”这样的表述的。在上一篇简书中,我提到我在教“整数乘分数”时使用了分梨的演示,在讨论为什么使用乘法时,是从孩子们的列式和他们已经掌握的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推导的,即3÷4=3×1÷4,1÷4=1/4,所以3÷4=3×1/4=3/4,在本周三的课堂上,我问孩子们对这个解释满意吗?会不会觉得有点不清晰、不明白和不踏实?孩子们懵懵懂懂地回答说“是有点”,在此重述一下我向孩子们表达的观点,在课堂上,我是孩子们的老师,但是在学习这件事情上,我不是孩子们的老师,只有每个人心中对于一个又一个问题的“不清晰、不明白和不踏实”才是这个人真正的老师,才会让人学习到知识,内心更加的充实和丰富,更好地成为自己。从“分数乘整数”到“整数乘分数”乃至“分数乘分数”,需要一个思维工具的变更和认知方式的升级,这才是真正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上,我用方块磁贴在黑板上演示了自然物体从离散分布状态到矩阵排列的过程,帮助孩子们建立“行数×列数=总数”这一概念,进而与孩子们已经了解的测量和面积方面的知识建立联系,下一步,我让孩子们回顾上学期学习的数轴的概念,用纵横方向相互垂直的两个数轴来处理我们面对的分数乘法问题,在两个数轴上找到两个因数的家,它们与数轴围成的一个方形区域就表示了两个因数的乘积,所谓“有乘就有方”,比如之前3×1/4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这样画图来解决:
图一使用数学模型再现了“切梨”的过程,图二是运用“割补法”更清晰地呈现出问题的结果:把3个梨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3/4个梨。
之后我出了几个题让孩子们尝试用画图的方法去解决,但就这一个同学提出的问题往前推进的有点多,把分数乘分数的问题也带了出来,甚至还引出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部分有点冒进,课堂最后看得出孩子们有点消化不良的感觉,在下周的数学练习课上会把这部分掰得小块一点再重温一下。
木工课本周有比较大的进步,在重新布置了木工房后,现在整个课堂可以在一个空间内组织起来,我给每个孩子制作了一张名卡,贴在四个工作台的指定区域,孩子们进入木工房后自动地会找到自己的工作区,秩序感明显提高,有了固定工作区,上个学期珑月老师带孩子们做的工作垫板也用了起来,把垫板放在自己的工作区,用木工夹固定在工作台上操作,从安全性上也提升了很多,每个工作台都设置了专门的木屑收集桶,及时收集废料和木屑,工具摆放的位置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有这些工作细节孩子可能还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和习惯,但不论从什么角度来说,这都是这门课教学的基础。本周孩子们的“击壤赛具”制作也有了进展,开始用锯去取出“赛具”的大体轮廓,为下一步使用直手刀修边的工作做准备。
体育老师李杰简讯:
第一节课先让同学们感受和练习了实心球的抛掷动作,剩下的2O分钟带领同学们出校门跑了半坡,普遍感觉比在操场里跑圈累多了。第二节课耐力跑后做了一分钟单人跳的成绩记录。
手工老师陈晓现场报道:
为了庆祝中秋庆典,本周和孩子们一起做灯笼,刚巧是教师节。今年不同往年,不是每个孩子都做一个,是以小组为单位做。简单的步骤讲解,提供一些我的想法和建议,他们就可以开始工作了。有的小组工作细致,分工明确,井井有条;有的小组粗枝大叶,胶纸露在外面一大些;有的小组按部就班;有的小组花样百出,创意无限。在他们的工作期间,我也做了个简单的灯笼,回想之前,他们还是昨日小娃的时候,哪有机会能跟他们一起工作呢?现在,对于我也是新的体验。今天没有书上的故事,讲的都是他们之前的故事;今天他们来唱主角,我来配合;今天他们祝我节日快乐,而我正享受着这份快乐。
英语老师Renee全面报道:
孩子们的课堂秩序较四年级有明显进步,部分孩子是真的有意识,课堂上我要学东西,我不想受别人的“不想学”的干扰,会对不遵守课堂纪律的情况出现反感,并会帮助老师维持秩序。学习外语是一个意志力的活,但这个活,跟手工和体育还不一样,跟学习乐器相似,但比学乐器更需要意志力,乐器是有外在的乐器帮你发声的,而学习语言,是完完全全靠自己,靠自己的身体,靠自己的意志,才能有所得。所以,英语课,是最明显可以看见孩子意志力如何的课堂,有几个孩子是习惯性关闭耳朵,课堂上是需要反复提醒的,总是不听或者孩子不主动听,老师的再多重复也是没用的。我是想说,老师不断打磨课堂,但是学习语言是个很辛苦的活,家长们做好心理准备。
这周给孩子们尝了一点 “一般过去式”的味道,先让孩子们有点感觉,有点意识,并没有深入讲解。孩子们对“语法”、语言规则也越来越敏感,常常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老师,我心里是欢喜的,“等到你们积累到一定的疑惑程度,我们就可以大吃一顿了!”
关于English Daily.
1.这不是英文日记,是“English Daily”每日英文,内容不限,不需要非得写日记,如果没有自己输出的内容,也是可以写课上学到的内容,感兴趣的部分,这也是一种复习回顾的机会。
2.如果孩子问到个别单词怎么写,你可以告诉他,就像孩子问中文字怎么写一样。但如果问你整个句子怎么写,就最好不要帮他了。这是鼓励孩子运用所学的好机会,不像中文那么容易,但是两句话的要求,对孩子们来说,不会成为太大的负担。就像有的孩子写,I am poor. But I am rich, too. 这句子看起来虽然有点无厘头,但想想也很有味道的句子,而且用到了我们所学词汇。
3.我会在课堂上已经跟孩子们强调过了,也跟孩子们分享了同伴们的English Daily.我跟孩子们说,不要怕出错,我们要不断地从错误中学习,老师想看到“努力”的作业。
4.不建议家长们给孩子们用翻译软件,尤其是句子翻译软件,这周才听说,现在的翻译软件都这么厉害了!一篇看似完美的作业并不能帮助孩子,鼓励孩子用他所学的知识。
像下面这样的English Daily是非常鼓励的,语言虽然简单,但你会发现孩子是在努力调动他的所学所知来表达他的生活。
附上周一听写内容:
tolive
toshine
fine
towarm
poor
rich
strong
straight
clear
meal
enough
lazy
dead
pleasant
smile
[if !supportLists]1. [endif]Therelived a poor boy whose name was Dick.
[if !supportLists]2. [endif]Dickwas a pleasant boy.
[if !supportLists]3. [endif]Eachday his sunny smile warmed people.
[if !supportLists]4. [endif]Dickwas a strong boy, with dark hair and eyes that looked clear and straight.
[if !supportLists]5. [endif]Everyday Dick had less and less to eat.
[if !supportLists]6. [endif]Londonis a wonderful city.
书法老师傅伟通讯:
本周临时加入在红纸上写“中秋”的任务,同学们都按时完成了,李衡、曲家和写得比较快,还抓紧时间练了自己的隶书作品。
音乐老师张础通讯:
孩子们本周四因为懈怠竖笛练习,经历了有些“过分”的惩罚练习(正常12:15下课,因为没练习而没有通关的要吹会通关才能吃午饭,持续到近1点)效果还是有的,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的“惩罚”让孩子们真切体会到练习的益处。child 已经接近尾声,孩子们提醒过后的声音状态是有改善,基本上还是以小声为主,声部之间的内部关系有些紧张,会有指责声抱怨……
王静老师音乐课后记:
孩子们的指责抱怨不论哪个年龄段哪个科目当中都会出现,老师及时听到看到是很重要的,所以先赞一下敏锐的础老师! 接下来,老师包括家长的引导和示范和有意识:指责可以用建议和鼓励代替,效果会更好,你是这样对他的,也建议他这样对待别人……让孩子承受偷懒的后果是必要的,尤其这么大的孩子,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是意志力还是在塑形的过程中,老师不检验,他慢慢会形成得过且过的任务完成模式,老师的权威感也会受到影响。所谓“不愠而怒”是很有必要的——没有情绪没有评判,但是我会让你知道这是不可以的!所以,我跟他们“同甘共苦”饿着肚子等通关的时候,会看到过了关的孩子会抱怨饿,但是没有人抱怨老师,反而抓紧去指导没过关的;没过关的格外抖擞精神练习……有孩子通关回班时,全班鼓掌……孩子们小声议论,也明白,老师对的确很难为的几个孩子是外紧内松的,但是不练习是不被允许的……感觉全班共同面对一件事的时候,有点放弃个人恩怨携手砥砺的意思,小团体的界限也没有明显了。最早通关的川和笑如主动代替端餐的孩子把所有的餐桶、餐勺准备好,边记录作业边静等开饭。只剩少数人没下来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先吃了,有一个很晚的男孩儿是恨恨的表情下来的,估计是做好准备被大家指责嘲笑了。没想到一进门,大家一起鼓掌,祝贺他通关,他一下子“软和”了,踉跄几步冲到消毒柜那儿,边拿碗边哭了……无声的哭泣呐……这家伙要是受了委屈每次都是哭的哇哇的,管你要不要上课!这么细腻地哭法,挺经琢磨……
2018/9/10-2018/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