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沉锚效应:先入为主和第一印象

2023-09-18  本文已影响0人  晓丽优雅

有一天,邻居盗走了华盛顿的马,华盛顿也知道马是被谁偷走的,于是华盛顿就带着警察来到那个偷他马的邻居的农场,并且找到了自己的马。

可是,邻居死也不肯承认这匹马是华盛顿的。

华盛顿灵机一动就用双手将马的眼睛捂住说:″如果这马是你的,你一定知道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邻居回答。华盛顿把手从右眼移开,马的右眼一点问题没有。

“啊,我弄错了,是左眼。”邻居纠正道。

华盛顿又把左手也移开,马的左眼也没什么毛病。

邻居还想为自己申辩,警察却说:“什么也不要说了,这还不能证明这马不是你的吗?″

华盛顿利用那句“它的哪只眼睛是瞎的”的暗示,致使邻居认定“马有一只眼睛是瞎的”。他成功地用″先入为主″的手段给邻居设置了这个“沉锚”陷阱,使其露出了破绽,邻居的辩解也就不攻自破了。

“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第一信息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具体到讨价还价过程中,就是某方的第一报价或要价会将对方的思维固定在某一处,进而让对方根据这一信息做出相应的决策。

优秀的推销员见到顾客时,会不动声色地设置价格范围,″我知道您是个行家,经验丰富,根本不会出20元的价钱,但您也不可能以15元的价钱买到。″

如果双方都不愿先报价。这时,对于各方来说,就有必要采取“激将法”让对方先报价。

譬如当你与对方绕来绕去都不肯先报价时,你不妨突然说一句:“噢!我知道,你一定是想付30元!″

对方就有可能争辩:“你凭什么这样说,我只愿付20元。”

他这么一辩解,就等于报出了价格。

双方就知道了价格范围,可以把心中隐而不报的价格与这个价格范围相比较,然后进行调整,合适就拍板成交,不合适就再想办法或者终止交易。

关于这种“沉锚效应”,许多销售商深知其妙:当顾客是一个精明的家庭主妇时,他们会采取先报价,准备着对方来压价;当顾客是个毛手毛脚的小伙子时,他们大部分会先问对方“给多少”,因为对方有可能会报出一个比自己期望值还要高的价格,如果先报价的话,就失去了这个机会。

先报价和后报价都有利弊之处,买卖过程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处理。

除了报价还价,“沉锚效应”还普遍存在于生活的其他方面,求职时,给面试官的第一印象很重要,往往会决定这轮面试的通过与否;谈朋友时,许多女孩在与男孩初次见面后,由于对对方有着不满意的第一印象,便不愿再交往下去。

在生活中,我们同样也可以运用这种沉锚效应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一个孩子哭闹着要跟大人去某地方,而大人因为其他原因不方便带孩子去时,可以用″你是想吃苹果还是香蕉?″引导孩子重新做出选择。

在生活中,我们要避开″沉锚″陷阱。不要凭第一感觉去做决策,不要习惯用过去去预测未来。

″沉锚效应″实际上是一种思维定式,要学会趋利避害,辩证地看待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