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文化的老师
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里面,韩子奇对女儿新月说过一段话:事业的追求,并不一定要什么头衔和称号来满足,你爱上了一种东西,愿意用全部心血去研究它,掌握它,从中得到了乐趣,并且永远也舍不得丢弃它,这就是事业心,是比什么都重要的……。
对于韩子奇的话,我深以为然。
我承认,我不优秀,不先进,我不是骨干,不是标兵,不是学科带头人,甚至没参加过任何比赛,没得过任何奖,但我一直把“做个有文化的教师”当成一辈子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当父母其实是一场修行。要想孩子变成什么样的,自己就要变成什么样。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你给什么样的光,他就折射出什么样的彩!”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其实当老师更是一场修行。漫漫教育路上,我们来不得半点虚假,教育路就是一条朝觐之路,学生的心是圣洁的,不能有半点的玷污,否则他们的一生就毁了。所以教师的修行应该是一场充满人性的文化之旅。
宋朝诗人黄山谷有一句名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理解为,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三天不读书,你说的话便寡淡无味,你讲的课便缺乏趣味,学生便不爱听,你的样子会让人感到害怕。北大教授陈平原说,如果你半夜醒来,突然感觉自己好长时间没读书了,而又没有半点负罪感,那么你已经堕落了。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爱读书的老师。同时,我们要拿出更多正课时间给学生读书,倘若学生身陷题海无暇读书,我们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朝气蓬勃的孩子变成刻板僵化的应试机器,不但失掉创新的能力,更可能拙于理性表达。
有句俗话说得好:“懒妈养巧女。”说的是父母要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那样孩子就会变得心灵手巧;如果父母什么都越俎代庖,孩子将什么都不会。做老师也一样,如果老师少讲,留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在训练当中领悟真理,掌握技能,那么学生就能学到真才实学;如果每堂课都是老师在讲,学生没时间消化,他们就成了一个空壳子。所以,我们要习惯做一个“懒”老师。
不要张嘴就说学生不怕我,教育是征服而不是降伏,师生之爱何须怕?老师不能靠拍桌子塑人,更不能靠打孩子立威。不管我们的理由何其充分,都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以师者自居,君临天下,颐指气使。一直以来,我的学生都没怕过我。当他们喊我“老蔡”的时候,我知道他们是把我当成生活中的伙伴的。当他们犯了错,违了纪,我也会非常严厉的批评他们,甚至大发雷霆,但我真是这样告诉他们的,我说:不管你们再怎么不听话,再怎么不爱学习,我都不会过分的骂你们,甚至拿话侮辱你们,如果那样的话,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畜生,真的。因为我相信他们听得懂我说的,我从不拿“我是为你好”之类冠冕堂皇的话来敷衍,因为好多学生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什么对他是好的。我只想他们在最适合学习的年龄里,做出非黑即白的正确选择,不要受过多的干扰。
别逼我们的学生考第一,第一只有一个席位,人生还有万种可能。逼到最后,学生不是逃学就是厌世。不是每个学生都是重点的料,也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考本科的可能。不要把重点、本科那些功利化的东西强加在学生身上,让他们随心所欲一把有什么不好?纯书本知识跟个人能力也不完全成正比。很多时候,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活生生的被繁重的课业负担掐没了,你觉得他们对学习还有劲头吗?就像我们老师一样,如果生活中只剩下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其他任何事都不让我们去做,你觉得我们对工作还会那样尽职尽责吗?正是因为工作之外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事等着我们去做,所以我们在工作的时候才会充满激情。因此,如果我们适当的让学生放松放松,不要逼得那么紧,劳逸结合,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调节一下他们紧绷的神经,或许效果会更好。
冰心赠葛洛的一首诗中说“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在教育这条路上,更需要爱与情伴之左右,才能让这路上的所有生命尽情绽放。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都有无数种可能,不管他将来走上哪个岗位,老师对他的爱都是影响深远的。因此,无论一个学生成绩再差,我们都不能为了迎合领导的口味而去伤害一个无辜的生命,而应该鼓励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穿花拂叶,除却一身困顿,成就自己的不同凡响。
我在我的另一篇文章《希望你》说过这样一段话:在教育学生这个问题上,必须讲究策略。放任自流,那是误人子弟;捕风捉影,那是扼杀灵魂。你的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或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或是送人于希望之巅。教育的急功近利最终换来的是四败俱伤:学生,教师,家庭,社会。要明白,在教育这条路上,惟有荆棘丛生方能换来鲜花遍地!每当你看不惯学生的时候,想想你自己的孩子,想想你自己,或许你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对于老师来说,生活是最好的著作。一个老师是否有文化,不在于他学历有多高,是否评过优秀,获得过荣誉,当没当领导,而是看他是否热爱生活,生活中是不是一个善良的人。
做一个有文化的老师,不是看我们以什么身份去做,而是看我们愿不愿意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