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蜡烛
春节还有一个风俗,就是点蜡烛。
一般是家里有老人没了,亲戚朋友来拜年就需要带一对蜡烛来,而且这对蜡烛是要在初五或者初五前点上的。五天年假里要把蜡烛点掉。
方小姐的奶奶没有了,家里的蜡烛是要点的。母亲方老太大年初一就把方小姐给奶奶的蜡烛给点上了。一般亲戚点蜡烛都是上午来的。
母亲方老太也要去点蜡烛,正月初一上午给外公外婆点,下午给小外公小外婆点。
小外公小外婆很多年前就去世了,小外公是外公的弟弟。小外婆生前是个能干的女人,她生了三个儿子。
大儿子忠厚老实,娶了媳妇后全都听媳妇的,大媳妇瘦高个,能干利落,算盘打得精。
二儿子是三个儿子中最出挑的,脑子活洛,能说会道。开过拖拉机,也做过生意,钱是赚了不少。可惜在合适的年龄没娶个媳妇,可能是家里条件不太好的,兄弟多只有三间土坯房。钱嫌得多因为没个女人管着,也染上了一些恶习,吃喝嫖赌样样都来,花钱如流水,也存不住钱。后来四十好几,才找了一个二婚的女人,女人带了一个十多岁的儿子过来。
成了家二儿子也变乖了,开始筹钱造房子,钱不够都是问亲戚朋友凑的,方老太也借了钱给他。后来房子是造好了,可惜人得了癌症,不治了。人走了,留下刚造好的新房子和二婚的女人和带来的儿子。方老太和猪先生可怜他们孤儿寡母的,这些年也帮了不少忙。
小儿子有点娘娘腔,三十好几才娶了一个外地女人当老婆,是广西的。小媳妇长相倒是俊俏,人很懒,从嫁过来到生了儿子,一直到现在儿子都上高二了,她一直待在家里不出去工作。
方老太已经有三年没去小外公家点蜡烛了,因为疫情的原因。今年方老太说要去点蜡烛,提前让方小姐买好了拜年的礼物。猪先生说这么多年都没去点了,要么就索性不去了。方老太说不行,想当年婆婆没有的时候,他们三兄弟是挑了三担过来的,那是娘家人给她这个出嫁的女儿撑场面呢。他们不断我们,没有我们断他们的道理。
猪先生说那今年去他们家吃晚饭,这么些年每次点完蜡烛就走了从来不吃饭。他们过来拜年我们都招待他们吃了饭再走的。我们吃了饭,他们也少了件事,不然会觉得欠着我们心里难受。方老太一开始不同意,后来拗不过猪先生,就勉强同意吃晚饭了。
猪先生说:“那我们先跟他们打声招呼吧,不然他们临时准备也来不及。”猪先生就是这样的老好人,总是为别人着想。试问谁家大年初一还不备点菜就呀,就算没有,新鲜的菜随处可以买到的。
电话打给谁呢?论条件大儿子家最好,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大女儿是个人民老师,嫁了一位公务员。可是每年过去点蜡烛,他们家都是铁将军关门。大媳妇算盘好,过来免不得要招待吃个饭什么的,能省则省。小媳妇是外地人,做不出像样的菜来。最后电话还是打给了二儿媳。
晚饭是在二儿媳家吃的,正月初一,一个扣肉,一条鲫鱼,一桌家常菜。扣肉一筷子没动,就吃了点蔬菜,大家就觉得无处下筷了。
方老太回来和方小姐一说,方小姐说,下次就去点个蜡烛好了,不要吃饭了。这样的菜,还不如在家吃。正月里谁家拿得出手。
不过比起二儿媳,大儿媳更不好,按理说长兄为父,父母都没了,三兄弟也只有老大家还像样些,作为大儿媳应该撑起这个大家来,不是只管着自己的小家,斤斤计较。小儿媳也是个没指望的,教出来的儿子成绩不好倒是小事,最主要是一点家教也没有。一桌子人吃菜,他会站起来把好菜一一往自己碗里夹,吃相很难看。拿了红包,当着给红包的人的面就拆了,把钞票数一数,母子两人你一张我一张开始分钱,还把空的红包壳直接给扔了,看得人目瞪口呆。
可惜二舅舅不在了,如果二舅舅在,他那气派大了,做不出这些小气的事情来,让人看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