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红到一度想自杀,他是如何从忧郁小生蜕变为千面戏骨的?
文/麦大人
01
2003年,电视剧《金粉世家》在央视播出,达到万人空巷的地步。
金燕西和冷清秋的凄美爱情,至今仍令许多人难以忘怀。
那时我们都以为这只是一部民国浪漫偶像剧,如今才发现它是一部讲述中年生活的现实剧。
这部剧也让贫穷少年陈坤一夜爆红,甚至在出门时都有人叫他“燕西少爷”。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能火到这般。
“好像一夜之间,大家都认识我了。”
陈坤出生在重庆一个贫穷家庭,父母很早就离异,他从小跟着外婆一起生活,直到11岁才回到母亲身边。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到家,到了高中他就半工半读,做过印刷所打字员、酒吧服务员、驻唱歌手等各种兼职。
后来考入东方歌舞团,担任独唱歌手,包吃包住的待遇,曾让陈坤十分兴奋。
次年,他陪同事去考北京电影学院,不想同事没考上,陈坤却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影96级表演本科班,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这可是名副其实的“明星班”,除了陈坤、赵薇、黄晓明之外,郭晓冬、祖峰、李佳、颜丹晨、何琳、张恒等也发展得不错。
而陈坤早年的丰富经历,也为他的表演生涯积累了经验,精致帅气的面孔,更为他的事业提供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三时,他陪同学去试戏,却意外被导演看中,出演建国50周年献礼影片《国歌》,从此开启演艺之路。
在戏里他饰演了音乐家聂耳,这时候他的演技还是稚嫩,激情有余,经验不足。
2000年,导演赵宝刚找到陈坤,与周迅合作主演了《像雾像雨又像风》中的陈子坤。
后来不知有多少人,爱上了周迅和陈坤,而两人的合作多达6部电影,2部电视剧。
随后的几年里,陈坤不停地接戏,不断地赚钱,名气也越来越大。
其中的《鸳鸯蝴蝶》获金马影帝提名,《理发师》获上海影评人奖最佳男主角奖,而一部《云水谣》更是让他名利双收,荣膺华表奖最佳男演员奖。
天生忧郁的气质,似乎更适合多情的男人,2008年的《画皮》,让32岁的陈坤站在了人生的事业之巅。
戏中他饰演有发妻却被妖精魅惑的将军,在爱情、伦理与责任之间纠结徘徊。
他是将军,是一个甘愿对妻子尽责的丈夫,也是一个渴望真爱的男人。
之后在徐克动作片《龙门飞甲》里,一人分饰两角,阴鸷冷酷的西厂都督“雨化田”,以及放荡不羁的“风里刀”。
从此,陈坤内地一线小生的地位无人撼动。
02
就在陈坤事业高歌猛进的同时,他愈发感到内心的惶恐与不安。
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和名声,他好像得到了一切,然而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对于年少成名,以及外界过高的评价,让他不断陷入自我否定和怀疑中。
有一天开到半路,他突然害怕起来,到家后把所有的银行卡和密码都交给家人,他害怕自己突然之间就死掉。
童年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成年后即便有了很多钱,也会担心哪天变得一无所有后,自己该怎么办?
长时间的焦虑和不安,让他一度濒临崩溃的边沿,好几次靠近窗户,差点跳了下去。
严重时得了抑郁症,整夜失眠、厌世、悲观,他觉得人生没有了意义,而这期间发生的一件事对他影响很大。
成名不久后,陈坤去参加一个国际电影节,在后台见到一个颇有名气的女演员,他礼貌地搭讪:
“你好,我是陈坤,很高兴认识你。”
没想到对方斜睨了他一眼,冷冷地哼了一声,转身离开,陈坤尴尬地呆立半响。
这让他陷入了沉思,自己到底是热爱演戏本身呢,还是只喜欢当明星的感觉?
而长久的精神折磨,也迫使他开始寻找一个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
后来陈坤学会了自我审视自己,正视自己的情绪。
“不控制,也不强求”,这就是他对待情绪的心态,选择拥抱而不是对抗,接纳自己,然后改变自己。
慢慢地他终于想通了,在心中萌发了一种信念:
“我的生命中不光只有家人需要照顾,还有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帮助他们远离痛苦,远离灰暗的心态,这才是我未来真正要去努力的方向…”
财富是个中性词,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就看你怎么对待它,有德者会拥有它,无德者会失去它,福薄的人很难守住它。
03
2011年,陈坤听从内心的声音,发起了国内首个心灵建设公益项目——“行走的力量”。
每年夏天,项目方都会招募一群不同身份和职业的行者,和陈坤一起前往远离城市的地方,进行十天左右的“止语”行走,倡导大家“以行走观照内心,在安静中唤醒内心力量”。
人到了一年阶段,就要学着做减法,丢弃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远离那些不爱你的人,专注于内心的自己。
“行走的力量”活动已经坚持了9年,陈坤一直在做这件事情,爱豆的正能量让人肃然起敬。
2019“行走的力量”,继续聚焦“情绪”,透过情绪看见自己本来的样子。
“不要把参与行走的力量,当作一件多么了不得的事情,就把他当作一次活生生的体验,世上独一无二的你,面对这个世界的真实感受。
这一路我们没有工作,没有手机,没有信号,学会观察这个世界,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发现真正的自己。”
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西藏、青海、甘肃,喜马拉雅、敦煌、香格里拉,都留下了陈坤和行者们静默行走的身影。
对他来说,这不是城市生活的逃离,而是灵魂的自我沉淀。
其实作为一名演员,适当地从浮华的生活里剥离出来,反观自己的生活,从不一样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未尝不是一种新生。
在行走的过程中,需要“止语”,通过止语,关闭了舌头,不奢求、不妄念,平静但坚定地行走,聆听内心的声音。
正如陈坤在自传《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中写的一样:
“专注走脚下的路,找回内心的平静。不跟随别人的速度,遵循自己的节奏,就会由累变享受。”
学会在行走中安静下来,放空自己,与内心对话,从中获得正面的力量,这或许才是行走的真正意义。
行走,就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
同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的个体,我们无法要求所有人都步调一致,有的人走得快,有点人走得慢,这都不重要,我们只需要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不疾不徐,不骄不躁,不怒不争,坦然接受当下的自己。大家都可以,你也可以,慢慢来,不要急。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出发的目的不是为了抵达,而在于用心感受行走本身,当你听见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或许就能达到心情愉悦,内心平和的状态。
陈坤曾说过,接受自己是一切修行的开始,自信不是简单地渴望别人认可你,你要在自己内心深处觉得我可以。
在经历了鲜衣怒马的年华后,走过半生历经坎坷的陈坤,获得巨大世俗名望的同时,正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而不断努力着。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最强壮的地方。
此时的陈坤,睿智又坚毅,从容且豁达,真正成熟的人,都活成了一束光。
正如那句话所说的,愿你游历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内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