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想法

《教养的迷思》|父母的教养方式不能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

2019-12-24  本文已影响0人  无梦楼缘缘堂
图片来源网络

文/无梦楼缘缘堂

《教养的迷思》是乔治•米勒奖(美国心理学会颁予的杰出心理学作家奖)获奖者朱迪斯•哈里斯的代表作。

朱迪斯•哈里斯目前为美国心理学会、人类行为与演化学会、儿童发展研究会的成员。

斯蒂芬•平克、查理•芒格、梁文道等皆推荐过这位与众不同的心理学作家。

斯蒂芬•平克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对童年和儿童的看法”,并预测它将成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那么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新奇的观点呢?

传统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在对孩子的塑造中扮演着影响深远的角色,但是朱迪斯•哈里斯质疑这个传统观念。

在《教养的迷思》一书中,朱迪斯•哈里斯用众多的证据证明:

在孩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这就是本书的核心理念“群体社会化理论”。

图片来源网络

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为什么移民的第二代说话口音是和同辈人相同,而不是和他们的父母相同? 在英国的早期上流社会,许多男孩生命中的前八年是和保姆在一起,接下来的十年是在寄宿学校生活,结果,言行举止还是和他们的父亲相似?

我自己的孩子也有类似的经历。平时和我们呆在一起说话会很正常,但是一旦和比他大半岁并且说话有点吐词不清的表姐待在一起玩耍,他就会马上学会姐姐的说话方式。我们再来纠正他的发音,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纠正。

图片来源网络

“教养的假设”不能解释这些现象,但是哈里斯的“群体社会理论”可以。

哈里斯提出的理论,将改变为人父母既有的形象。

同时,哈里斯也对父母们提出了忠告:你什么可以做,什么无法做到。将父母从“不能培育出自信、快乐、举止得宜的孩子”的罪恶深渊中解救出来。

看完这本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虽然这本书有四百多页,但是其中80%以上的内容,都是在否定我们之前的认识。

孩子的人格发展居然不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的,想一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能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是因为教养方式也受到孩子表现的影响。

那么,到底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了孩子的表现,还是孩子的表现影响了父母的教养方式呢?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两者是互相影响。

作者花那么多功夫要否定我们之前的认知,是为了说明自己的理论。所以,剩下不到20%的内容就是本书的重点——群体社会化理论

该理论提出:孩子通过群体认同了解自己该如何表现,这样行成的公众人格会逐渐发展为成年人格。

群体社会化理论的提出,是要告诉我们,决定孩子人格发展的,是他们所接触的群体,其中包括父母。父母存在一定影响,但却不是决定的影响。

可能有些父母会担心,那群体影响不是变得更加不可控了吗?

图片来源网络

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吗?作为父母,我们有选择群体的权利啊! 特别喜欢书中的这段话,看完真想把所有关于教育的书籍都扔掉。

不要去理会专家们怎么说。

爱你的孩子,

因为孩子很可爱,

不是因为你认为他们需要爱。

享受养育孩子的过程,

交给他们你所知道的一切。

放轻松点,

他们将来如何,

并不能反映出你对他们的照料。

你既不能使他们变得更完美,

也不能毁灭他们。

他们是属于明天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