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二稿)

2022-03-30  本文已影响0人  River本大魁

      鲁迅名周树人,1883~1936,生于清朝倒于民国。一位可被广大中众称为民族魂的人物,又有着无数抨击封建旧俗、唤醒民心的作品。很多人认为他是无畏的,的但事实上我们可以透过鲁迅看出很多问题信息与大背景。那是什么呢?

      首先就是其家族问题。周家祖上原本是大官,到鲁迅这一代也属地主级别。有仆人有吃喝,什么也不愁。从《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中也可看出周家润气,私塾可不是一般人能进的。但在他十二三岁时,祖父为了能够让儿子周伯宜,也就是鲁迅父亲考上官不惜贿欠赂考官,结果被告入狱,罚钱罚家产,鲁迅也到了舅父家生活(避难)。但他突然发现所有人都对他冷淡了,本就遭灾,这么一来直接他感受到了世态的荒凉无情。人重利而麻木不仁,最后周伯宜生病还被庸医治死了……设身处地想一下小小的树人什么感受~~家里的顶梁柱没了,仅剩母亲鲁瑞力挽狂澜也经不住很多亲家将大部分土地财产占为己有。很对以前对他特别好的亲人此时都非常冷淡,甚至去鄙视他。一般每天弄好的邻居,现在都不理他。于是童年塑造了周树人,奠基了他的人格与行风。如此无昧不仁的国民性及吃人礼教成为了在他手中,甚至一生蹂躏的对象。

      第二就是时代问题。此时真的可谓内忧外患。这时国家内部满汉争权,民众积贫积弱,贪官污吏遍地。即便有改革、洋务,但效果甚微。中国在短时间内,况且在时候未到的情况下还有在鲁迅眼中的堕落国民性,耐看日俄战争教育片时,中国同胞看到中国人被抓,发出的只是一阵阵笑声。他们的心麻木不仁,雾霾散照着整个东亚。外部列强夺利,半殖民地社会拜其所赐,坚船利炮所到之处皆是敞开的平地。西方技术科学都强于华夏,中国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飞越。看到如今的强盛,简直不敢想象此过渡带!鲁迅本来是想当医生,因为他的父亲小时候被庸医致死。但是现在他却发现,当医生只能就是中国人的肉体,况且还有那么多肉体,不能改变真正的精神内在,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笔所做文字感知唤醒民众。

      其实中西此的差异是源于自古、天生的地缘因素。中国土地大物博,人多且靠海区不多,所天性是求稳定的。加上农业的发展,更让政权所在动弹不得。于是统治者的权力至高无上,帝制两千年都没有改变。长期如此就固化了地域以及人民思想的上限,即使反抗也是换个皇帝,不会想真正的自由、民主什么的。所以中国就一直新的这个怪圈里面。时至今日,可能在经济经济实力方面大有发展,但是在教育以及人心的活泼度来说,中国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西方环境天生不适农耕且北海岸长,地域小,这就造就了求变及以谋保自身发展的精神。因此西方走入过一个极端(黑暗中世纪)但种子很快又发芽并结出与上次不一的果实,求变从未停。而东方过于求稳,礼散风俗一直挥之不去加上中央集权造就的“服从”进一产生了脱导则无自标的怪气质,便是鲁迅用肉眼见的。人差异大,麻林之人与大学士共存,间隔如此大的造就了不统一性

      其实除了上述,鲁迅本人为什么会有一种绝望,以及时常忧郁的感觉?是的,他弃医从文并且写了三十年文章,对的,就是能以文字去唤醒每个人的心。虽然促发了五四运动以及共产党的产生,学生工人商人都起来反抗政府,反抗矇昧的礼教和麻木,但是最终这把火在外界暴雨和风雪的侵蚀下逐渐熄灭。是呀,写文章到底有什么意义,所能造成的实际作用太小了,有人会主动去看?看的人懂文字(在那个时代)?那为什么鲁迅还会一直坚持写下去?唉,可能也是出于无奈,因为如果不写的话,有让中华民族觉醒,并且站起来的可能性吗?那中华未来的路到底在何处?

      其实不仅是鲁迅,我们在现在都会遇到这个问题。人心麻木的例子比比皆是,短视频的带节奏,利益为先,无脑的素质教育,千万人不重视的家庭教育……甚至到现在某些政治体系和制度还不完善。表面看到的光辉,铺盖下却满目苍夷。对于此,我们只是一个14亿分之一的个体,到底是去尽自己能力改变,组建团体。还是弃之不顾?在我看来,前者才是我们应作的。只有在一代一代人不断地铺垫一些行动下,觉醒的可能性才会更大。只要这个世界这个国家以及人民还都存在,我们就不能因为叹息和()而折服。这盏灯所燃烧的油,是有1,400,000,000个质子组成的。只有每一个质子将电子联动并且互相串联,灯才会在暗物质世界创造新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