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

2024-03-15  本文已影响0人  汨江情

新闻报道,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于马里亚纳海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深潜新纪录。就在2020年10月27日,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每次突破都是一次壮举,凝聚了全体工作人员的智慧与努力。

所谓突破,就是打破常规思维,克服畏难情绪,挑战自我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1954年之前,四分钟内跑完一英里被认为是人类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当时的权威专家都证实这四分钟已超出了人类的极限。

班尼斯特却坚信一定能突破极限,他是牛津大学的医学博士和神经学家,也是一名业余的田径运动员。当他跑出4分2秒1英里的成绩时,虽已进入世界前列,但并未突破4分钟的瓶颈,他毫不气馁继续运用科学的方法坚持训练。直到1954年5月6日,在牛津大学操场上,班尼斯特终于用3分59秒跑完1英里刷新了世界记录!

这件事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权威遭到了挑战,班尼斯特超越了人类的极限,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我们心中,经常有无数这样那样的刻板思维阻止了我们改变的脚步。想要突破改变,就要像班尼斯特那样用内心的强大信念,去攻破心理和意志上的要塞。

人生没有边界,一切皆有可能,重点在于我们如何去想如何去做。有这样一个小故事:著名的心理学家来到一所中学里,在黑板上写下了几个等式:1+1=1;1+2=1;5+7=1。“谁有办法让以上等式成立?”心理学家说。同学们看后直摇头,感觉不可思议,对这些等式感到很好奇。

半小时过去了,没有人举手发言。心理学家在每个数字后里加上了不同单位:1斤+1斤=1公斤;1个月+2个月=1个季度;5个月+7个月=1年。同学们看完后恍然大悟,自发地鼓起掌来。

很多人虽然活在当下,思维却被过去捆绑,于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但其实换个角度看问题,可能会发现更多天地。就像切杨桃,竖着切平平无奇,但是横着切就能收获一颗五角星。

低谷时不垂头丧气,换一种角度,它就是另一个波峰的起点。人生处处皆是路,只要勇敢地走下去。这就是一种突破思维。

有位哲人说过:“所谓突破,简单点说,就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我们的人生,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感,不懂突破者则自我内耗严重。例如有的大学生不喜欢这个专业,可又没勇气转专业;打工族上班不如意想辞职,但又怕下份工作还不如现在这个工作;生意人想赚线却害怕亏本。想得多做得少,人们总被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消耗着。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卡伦·霍妮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提到:“我们愈是正视自己的冲突,并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就愈能获得更多内心的自由。”敢于突破,才能走出思维的牢房,而世界上最大的牢房就是人的固定思维。

那是十几年前,吴晓波联合央视计划拍《激荡三十年》的纪录片,时间只有4个月,央视请来了经济频道做制片人罗振宇。

当时节目组要釆访《激荡三十年》中的30位人物,结果发现根本约不到几个,整个团队陷入到绝望之中。这时候,罗振宇说:“为什么非要采访当事人?不能采访旁观者吗?比如,张瑞敏不是砸冰箱吗,我们不采访他本人,而是把报道他砸冰箱的第一个记者找过来。”

在两个多月里,节目组找到了300多个与当事人相关的边缘人物进行集中式访谈。《激荡三十年》书中的知名人物一位也没有出现,但是却拍得很成功,抱回了该年度几乎所有的纪录片大奖。

遇到无法采访到当事人的困境时,罗振宇没有一直把自己困在“采访当事人”这个死结里,而是找刭突破口选择采访旁观者。

假如我们做什么事都固守惯性思维,则会一路直撞到南墙,往往吃力不讨好,当感到走进死胡同时,要看看旁边还有没有出口。只有随势而变,学会换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面对困境方可游刃有余。

突破困境才能看到更大的世界,所谓“不破不立”,懂得打破常规去思考的人,才能成为不同寻常的人。

历史记载,哥伦布从美洲回来后,人们给他举行盛大的宴会,但有人用轻蔑的语气对哥伦布说,发现新大陆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开个船去就行了。于是哥伦布让他们把鸡蛋立起来,他们摇头毫无办法地说:“这鸡蛋怎么立啊?不可能啊?要不你先试一试。”于是,哥伦布一下把鸡蛋敲碎,然后让鸡蛋站起来,寓意“不破不立”,他的意思是当美洲没有人知道的时候,是他第一个发现了它,显示出他的勇气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我们的成长就像升级打怪,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要面对的难题,你只有突破了现有的困境才能迈出下一步。

那如何突破呢?那就是通过不断学习,勤奋读书和认真思考,挖掘自身潜能提高认知水平。有句话讲得好:“人生如棋,看破者生,打破者存,突破者赢。”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那是一个不断突破困境的过程,你能解决多少难题,就能有多大的成就。从今天起,不断升级思维,勇于突破自己的边界,这世间就没有难路虎。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