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签约作者:去年的茶丨我只是一个孩子
【e谈】
在简书,签约作者是一程经历。我带着纸笔,坐下来;
在线上,听他们,慢慢,慢慢,与我倾谈;
谈谈他人,看到自己。
谈谈故事,看到内心。
——水青衣
(简书特约访谈官。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3259/98a777e7ccfc3e9b.jpg)
文丨水青衣
茶哥,青衣姑娘来收礼物了。
嗯。
茶哥,因为之前想约明天晚上,但你刚说这周只有今天上午9点—12点有空。所以,我的提纲还没来得及出。咱们就随意聊聊?
嗯。
可能我的尺度会放开一点点,除了你擅长的写作,还可能会有点八卦,是否可以?
嗯。
那……茶哥,咱们就开始吧。
开始了,可以不叫茶哥吗?
啊?呃……那叫什么?
茶茶吧。
为什么呢?我觉得,茶哥多亲切,而且,很有称呼大神的即视感呀。
因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3259/f8b9c747d60c4a95.jpg)
一、他在我对面:笑容像缓缓绽开的昙花
黑T,黑裤,瘦,白。
这个少年背着一个小小的包,站在我的面前。在一身黑颜色行头的装扮下,肤色更显白皙。夕阳柔和的晕影斜在他面上,那白,似笼了层霞光的好看。这让还处在陌生环境焦虑症的我,更昏头转向。我对他点点头,微笑。他的眼神飞快掠过我的脸,转投到我身前的影子。他也轻点了点头。
初晤面的这一瞬,那些调皮的霞光,让我目眩,以至不能确定,他是否回还了一个浅浅的微笑。
我们是因为7月15日杭州线下活动而相聚。
相聚五天,他正好跟我说了五句话。
第一句,在“眼神飞快”的初晤之后,我们一行人坐上了晚餐的餐桌。把他邀请来的,我的搭档焱公子介绍到我,我对着他再度点了点头,并举了举手中的茶杯。我说,你好,我是水青衣。他举了举手中的酒杯,也点了点头,你好,我是去年的茶。
说到“去年的茶”,他的声音几不可闻。我听得很是吃力,但我清晰地看到,他的脸上浮出了淡淡的微笑,像黑夜间缓缓就盛开的昙花,纯净明澈。
第二句,第二天早上活动筹备组共进早餐。在安排我俩坐进一张卡座桌后,其他成员一再交代不必乱跑,会帮我们拿吃的,然后就都去自助取餐了。
我从包里掏出了特意为这次活动带来的礼物——家乡的纯手工礼品。我直直递过去,正在看手机的他眼含疑惑,却未开腔,亦没有要伸手的意思。
我的手悬在半空中,握着小礼盒。我说,这是我们壮族的吉祥小礼,我家乡的老奶奶纯手工制作,我给每个人都带了一份,这份是你的。他依然没有要接的意思,不过,他很慢很慢地说话了。他说,啊,那怎么办?我没有带礼物给你呀。我看着自己一直悬在那儿,挺累的右手,也很慢很慢地回答,那……当你欠我的,以后记得还。
他看了看我的眼睛,然后很慢很慢地点了点头,表情认真,眼神坚定。
他伸手接了,与此同时,还可能跟我说了谢谢,但是声音实在是太小,我俩又隔着一张桌子,并且,那些帮拿食物的人一回来,就是闹翻了天的噪音,嘿,还蛮乖,你俩还真没有乱跑。
第三句,线下活动未开始,杭州的东主、简友赞助商一缕风存带我们去湿地公园玩。在进公园之前,焱公子和风存两个,一人逮着他,一人逮着我,在一旁谆谆教导:“你千万要跟着大家一起走,别太慢,也别走散了。这里特别大,比昨天吃早餐的地方,大多了。”
“如果你像在机场一样迷路丢了,那我们今天的行程就是贴寻人启事了。但我们今天是来玩的,对不对?”
我和茶立在太阳下,看着光线暖暖拂面,可是却满眼忧虑的他们,我俩不约而同地郑重点头。然后,我对茶说,我加一个你的微信吧,如果我丢了,我就只告诉你,你记得就不要丢了。要不,他们会挨贴两张寻人启事。嗯,我们今天是来玩的。
他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眼神带着很多的迷惑,但还是默默掏出手机。看我扫了半天也没弄好,他轻轻说,我扫你吧。
第四句,湿地公园回来的晚上,我们去KTV唱歌。茶的酒量特别好,酒品也很赞。碰杯必干。唱到半途,我伸手掏了掏包,只掏出一个空盒。我对他说,给我支烟。他摸了摸口袋,边站起来边说,我出去买烟。风存立刻站起来,这个KTV也很大,你坐着吧,我……但茶已经往外走了,风存只好跟上去。
回来后,我就着他的火点烟。焱公子拍拍我的脑袋,女孩子,少抽点。我扁扁嘴,很少了啊。就赶稿的时候,会偶尔来一支……到杭州这三天,天天熬夜,今天又这样晚,我总不能在你们唱歌时睡着嘛。
风存凑过来,喝咖啡嘛,咖啡是夜晚不睡的良伴。
没有用。我摁熄余下的半支,喝了口水。这么多年写手生涯,咖啡已经失效了。我看了看手上也是只剩半支的茶,你呢?平时晚上写稿,靠咖啡还是烟?
他笑,烟。这个字,是他跟我说的第五句话,也是我俩杭州行的结束语。
在KTV的包厢里,我又看到了他面上那个微笑,如昙花般,在黑夜里,缓缓绽开。
二、他在文字对面:语文不是写作
不少人想约茶做访谈。
我在得知“狼烟四起”的情形之后,对着他的微信,发送了我俩网上交谈的第一句话:我的访谈,当还礼物了。
跟茶在线上的沟通,要比线下顺畅且愉悦得多。或许,因为我俩都是写字的人。在文字的世界里,有着共鸣。
例如关于天赋。
我说: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能达到书本的桥梁。而你,与众多的经典著作,似乎天然地就有着相通,这算不算一种天赋?
他回:你说的天赋,我真的想过这个事,我倒不觉得是一种天赋。可能就是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不仅仅在文学上,也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角度不同而已。
例如关于生活。
我说:写作者,一定是生活的观察者。你是如何看待生活的方方面面?
他回:我觉得重点不是我怎么看待生活。生活,本来就是一个不可言传的东西。我听过很多关于生活的比喻。为什么要比喻它,就是因为说不清。每个人都有着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但并不一定能赋予文字。一旦说出来,就片面了。
例如关于技法。
我说:所以,你笔下的人物,带着你所思考的生活的模样。但是,这个模样,你却并没有去述说。只是读者自己去读,去思考?我是否能理解为,这其实便是你运用的写作技法?
他回:对。生活,是这样的。但,也许对旁人来说,这算技法,对我来说,它属于“感觉”。就像代入感。任何写文章的人都会有,关键是读者有没有。这个很难控制。作者能做的就是主观上去创造这个人,而不是角色。自己得相信他的真实。
访谈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着聊天记录,总是在想,若焱公子和风存看到我和茶的交流,一定会惊讶:这两个慢无数个半拍的人,在谈到文学时,一点儿也不慢。
我想象坐在另一端的少年,依旧是喜欢的黑色装束,表情认真,眼神专注。一行又一行的文字在他的敲打下,似倾洪,蔓延到了我的这一端。
他也许会像我一样,在谈到某个严肃的话题时,会微皱皱眉,但很快就舒展,并开始打字。
例如,我们无可避免地,要谈到的《妓女的自述》。
这一篇时至今日,都仍呈上升态势的爆款文。在第一天推上首页后,短短一小时内,阅读量就迅速突破一万。如今更是达到了16万阅读量,5808个喜欢数以及103个赞赏。
“这篇文,我是自然而然就写出来的啊。其实就是自己的一篇日记,我都没怎么构思。”
随着这句话,茶传来两张图,上面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个文件名。有一些,在他的简书主页已经见过。
“这就是我的日记,大部分都是小说。我每天的生活,其实乏善可陈。除了看书和写字,什么都没有,我没什么可记,所以写小说。
很多人以为,我对妓女很了解,甚至有人以为我就是妓女本人。其实我对这个行业一点也不了解。我之所以敢写妓女,是因为我知道妓女首先是人,她的情感也是作为人才有,我只是写人,而恰巧这个人就是妓女。我了解的,是人,不是妓女。
就像我也写过性侵少女,我也没有这个经历啊。”
所以,我能理解为:其实你的作品描写的是人性。只不过,外壳你套用了妓女?
“嗯,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那套壳时的想象,由何而来?素材怎么解决?
“阅读。然后观察生活,思考。我每天都在思考,思考得很杂。如果我要写一个故事,我会思考文中的那个人,他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会这样做。
阅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重要的是生活。但更重要的,是思考。我的写作主要依靠的就是思考。很多思索的东西都曾在书里找到过,所以,阅读其实是一种寻找认同。”
“我觉得创作的过程是被推动的过程,而不是硬着头皮去设计什么。立意,是我写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念头。整篇文章是靠我的立意去推动。
有作者觉得无物可写,所以去寻求素材?我从来没有想过素材的事,寻找捷径是刻舟求剑,浪费时间。没有任何一个作家是靠捷径达到的。”
“对的,《穷山恶水出我妈》里出现了很多素材。但那些,都是真事。素材的来源取决于写什么样的文章。不是刻意去寻求。我更愿意说,素材来源于阅读、观察生活,然后思考。”
这个少年,站在生活的边上。外表很安静,脑子很热闹。每天,“思考”像个淘气宝,在他的身体里,吃饭睡觉游戏打怪,做各种娱乐。他和它,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小时候有没有偏科?没有啊。我的语文特别差。拼音都没有学好。现在很多字的拼音都是要查百度的。像‘穷’、‘群’,这种,我就分不清。的地得也不会用。标点符号,一会逗号一会句号。”
一个语文很差的人,写出来的,不也乏善可陈?
“语文不是写作。就好像,文字不是思想。写作更多的,是对世界的理解。和语文,甚至和文字都无关。”
“所有伟大的发明都会有一个模仿的过程。创作不是无中生有的。会写,再创作,这是循序渐进的。你问写作和创作的区别?嗯,写作是有标准的,有一套模式化的东西,但创作没有。”
这个时候的茶,完全没有了与我初晤面时的腼腆。我甚至能透过文字,看到网络那端的他,面庞微红,眼神闪亮。
像彼时,在茫茫草原上自信策马的少年郭靖,挥舞着手中的弓,骄傲地对哲别师父说,信不信,我能打中那只鹰。
他仰面,引箭,鹰应声而落。
他在鸡汤对面:反的是部分写作者的态度
到简书仅短短两个月,凭借11篇文章,过万关注及喜欢数,成为签约作者,当我提到这个成绩,他平淡如常,没有说一个字。
那我们就谈另一个话题,说说你简书个人页面的“反鸡汤”吧。
“哦,这个东西,大家都有误解。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什么东西叫鸡汤,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我反的是什么。我用这三个字,其实是觉得代表我要写的东西。我刚来简书的时候,先是去看了看首页的几篇文章,然后我觉得很生气。
我觉得一个不负责的作者,他不在乎他传递的是什么东西,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文章里写了点什么。这是不对的。
举个例子吧。在中国,作家群体还是相对收入不对等的一个群体,作家赚钱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个钱的基础是要建立在作者真的创造出东西上,而不是本末倒置,因为钱去创作。写作也一样。
所以,我要“反”,反的,就是部分写作者的态度。”
“什么是我要写的东西?《乞丐的成功之道》就是我想写的。”
似乎你在简书的文章以第一人称居多?乞丐这篇也是。
“其实我写得最多的是第三人称。简书上出现第一人称多,应该是巧合。一篇文,为什么要用第一人称,是在强调这是一个个人化的感受。例如妓女那篇,我如果用第三人称,就是转述,估计就会被骂惨。说明我同意了妓女口中的部分观点。但我现在使用第一人称,就没有这个后顾之忧。
写一个故事,是选择哪一个视角?我打个比方吧。还是乞丐这篇。通篇,我没有任何描写乞丐的东西,甚至没给他台词。我是故意把这个角色和读者拉远的,不让读者对乞丐产生移情。这样,读者更容易把重心放在我要表达的其他事情上面去。
也就是说,小说人物和读者要有一个距离感,故事和生活也要有个距离感。你说这是技巧吗?对读者说,可能是吧。但对我不是,我只是依照我的感觉去写。”
我看着屏上一大段一大段的话,心下五味杂陈,暗潮涌动。
很多关于文学、关于创作的理念,在我这些年的写字岁月中,依靠着师父教诲、培训锻造以及长年“淬剑”才获取。而这个少年,据他所言,几乎从不看写作技巧与理论的书籍,只是专注文史哲三类,依靠着自己的悟性与思考,就明瞭了很多道理。
这让我很自愧不如。
“这有什么自愧不如的。我只是因为爱好,所以喜欢研究。”
那么,来说说你的研究吧。
“这个,得长篇大论吧。”
长篇大论的,是研究结果吧?
也没什么结果。文学,不需要结果。
这话太妙,以至于我无从接。我唯有将开篇的答案,作为本文最后的收束。
开始了,能不叫茶哥吗?
啊?呃……那叫什么?
茶茶吧。
为什么呢?我觉得,茶哥多亲切,而且,很有称呼大神的即视感呀。
因为我不习惯别人喊我哥啦,老师啦什么的。我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小P孩。
【娱e卦】
1.时间有限,咱不八卦。娱乐无限,就来一卦。用三个词形容下自己吧。
茶:幼稚、懒惰、清高,其实,一个词就够:自以为是
水:文学往往需要一些自以为是
茶:自以为是是一种幸福,啥时候觉得自己不是了,那说明难受了
2.你的小迷妹拜托我来问一个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
茶:改变世界
水:外在的世界?还是自己的世界?
茶:这个世界或者是抽象的,或者是一个人。这取决于我今后的世界是什么。
水:喔唷,一个人?我能不能理解为爱情?能不能说说爱情?
茶:我曾经有过爱情。
水:曾经啊……那么,现在呢?
茶:没有。
(好了,我想小迷妹们都应该满足了。青衣姐姐从“你的梦想是什么”这种问题,曲线救国到“现在有没有爱情”。唔,只能帮你们到这里了。还不点赞评论去?!)
![](https://img.haomeiwen.com/i5403259/0b721c402bf13937.jpg)
最走心的写作经验
最温暖的访谈故事
最八卦的娱乐小札
简书【茶娱话点】栏目
你想了解的大神,全在这里
每周三00:00,[e谈]独家专访定时放送
本专栏由简书官方【短篇小说】专题、【娱乐八卦】专题联合出品。
欢迎关注简书神奇故事茶馆“茶点故事”(微信公众号:jianshu_teahouse)
小彩蛋丨有奖问答
本期问题:去年的茶在简书有一篇阅读量为16万的小说,名字是?
关注茶点故事公众号,后台回复答案。回答正确者,加入茶点群,将随机抽取幸运茶粉1名,奖品为简书笔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