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此生未老
看着窗外,黑夜弥漫,时不时掠过的灯火浮华,我分不清哪里是光,哪里是影,一切是那么的不真实。摸不到,看不透。就像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似乎有点痕迹,却不知从哪里抓起。心情大概是这样。
想着这几天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好像一场梦,确实是一场梦,有些风景在梦里也曾出现过,这些地方我曾切身经历过,记忆里很清楚,却为何这般不真实呢?像云,像烟,睁大眼睛看得发亮,却就是摸不到一丝存在感,好像这些地方我又从未见过。然而,我的却见过,相机里的照片可以证明。这场旅行,我得到了什么?难道只是几张照片,几件纪念物?
旅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是为了散散心,逃避喧嚣的生活?是为了照几张相,向别人证明自己来过?
我觉得幽静的自然景区尚可以散心,但人多了恐怕就不行吧。人文景区,没有对所看的景物略知一二或者强大的知识所支撑,我想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索然寡味吧。就像看书法作品,如果没有对书法有所了解,仅从看,可能会说出,“真想不通,写的字这么潦草,认也认不得,这也是书法?”旅行的意义仅此而已吗?
我曾想着我渴望的旅行是:背上包,带着单反,带上自己,要多远,走多远。一个人体味着快乐和悲伤,也不需要分享,只是安静的放在心里。
的确,我觉得我一个人也走了很长的路。在家乡,一个人去关山看莽野苍苍;在兰州,一个人从兰大开始延着黄河畔走到母亲像;在银川,走了很长的路看我见过的芦苇荡;在成都,一天从杜甫草堂到武侯再到川大;在清明节,一个下午淋着小雨走三十公里,寻找一座芙蓉古城。行走途中,自娱自乐,想着遥远的故事,憧憬着自己的蓝图,很惬意。感到落寞的时候,用无拘无束,潇洒自由安慰着自己。出现叉路口时,也不必和别人讨论走哪一条才好,选择一条,走在路的尽头就好。如果是去远方,再带一两本书相伴,自以为是羲皇上人。
一个人,单薄的穿过人流,走过陌生的街道,有点孤单,有点落寞,有点安静。一个人的旅行,就是经过繁华,走过寂寞,拥有一颗平静的心。
然而在某个瞬间,某个十字路口,看着汹涌的人流,怔怔的立着,突然会感到无所适从,天地之大,何处属于我。孤单感会从四面八方蔓延而来,包裹着自己,喘不过气来。
一个人久了,会感到孤单。《趁,此生未老》里说:“有时候,喜欢一个人背上包,说走就走的洒脱,一个人上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站在海岸线边,以为一个人是全世界最自由的人的时候,突然有一天感到很悲伤,因为旅行这件事不能一个人太久,就像是一个人不能单身太久一样,久了便会感到孤单,在那些漫长的旅途里,不能诉说的晨光里。”
我也想和好朋友一起去旅行,一起把长长的路走短,笑的得意忘形,累的狼狈不堪,让单纯的日子变得丰盈起来,让在以后聚少散多的日子里留住一份快乐的回忆,在渐渐老去的时光里,多一份青春亮丽的颜色,少一点岁月的叹息和现实的无奈。
有人说:旅行的意义不在于你走了多长的路,看了多少风景,而在于你找到了多少感动,和经历。
不由得想起那个放风筝的老人,年近七旬,放风筝的不是常规的那种跑着放或是绳子一拉一拉,而是跳舞,脚和手都像是在以一种舞蹈的方式动,风筝也跟着跳舞。我被他“怪异”的放风筝方式吸引住。和他交谈的中知道,单纯的动作没意思,也运动量不够,于是他自创了一种方式。也给我介绍了附近地方的景点,最后走的时候说:”趁着年轻,多走走,老了,想走也走不动了。”
想起候车室里的一个吹口琴的青年,是个学生。坐在我的对面,低着头双手拿着口琴吹,顾不得喧闹和眼前来去的人影,当时我想这个世界很喧嚣,也很安静吧,他也一定是个内心丰富的人。看着他认真的样子,我找到了一种感动,也感到惭愧。
列车广播里说:旅行也是一个寻找的过程。有时候,我们去远方,是为了寻找一些东西吧!车厢里放起了关于寻找的歌。一首是李慧珍的《寻找》,也是我喜欢的一首。“照片里的她,留短短的发。爱笑的脸颊,眼神没有复杂,像个娃娃不曾长大、、、、、她的笑容把陌生融化,融化了距离在等待你和我,再次出发、、、、、”歌声隔世而来,触动人心。你也曾喜欢过吧。一首歌,一段心情,一个故事。只是你的心情和我的一样吗?
回味着一路遇到的人和听到的故事,想着一路的心情和情感的纠结,我似乎抓住了什么。
是的,一路走来,我遇见了一个似曾相识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