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人:张季鸾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有态度的云

张季鸾,作为一个真正的文人、报人,他始终淡泊名利,不为金钱名利所诱惑,只为心中正义而坚持。

他逝世的消息惊动了当时的国共两党高层。蒋介石唁电中说他“一代论宗”,毛泽东等称赞他“功在国家”,周恩来等赞他“文坛巨擘,报界宗师”。可这样被高度赞扬的人,死后却只在碑文中写自己是“中国民国故报人榆林张季鸾先生”。没有任何华丽的头衔,也没有歌功颂德,低调而朴素。

这位报人,是《大公报》的续命人。1926年,他与吴鼎昌、胡政之一起,以新记公司的名义买下已经停刊的《大公报》,并且重新刊印,给了《大公报》新的生命。他在《大公报》上,十分敢说。

因为披露袁世凯“善后大借款”的内幕,他锒铛入狱;因为披露政府以胶济铁路为抵押向日本借款的内幕,他又一次被捕。可就是如此,他依然敢说真话。他的大无畏,使得国人不被蒙蔽,知晓了更多的真实。

他在《大公报》中提出四条原则:

一为不党。纯粹以公民的角度立场去发表评论,不站在任何一个政党的阵营。

二为不卖。不接受任何金钱的“不正当投资”,简而言之就是不收钱,不说违心话。

三为不私。一切只为让报纸成为“公众之喉舌”,替人民说话,不为一己之私。

四为不盲。盲分四种:盲从、盲信、盲动、盲争。一切都必须用独立之思想,准确之事实去考虑,不能人云亦云,失去了准确性。

这样的四大原则,让《大公报》逐渐成为了当时最为顶级的报纸刊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