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赠郑德夫归省序(乙亥)

2023-10-17  本文已影响0人  王嵘读书

《王阳明全集》第七卷-----《文录四》第15篇《赠郑德夫归省序》(乙亥)

原文:

西安  郑德夫  将  学于  阳明子,

闻  士大夫  之议者  以为  禅学也,复  已之。

则与  江山  周以善  者,姑就  阳明子 之门人 而  考其说,若  非禅者也。

则又  姑与  就  阳明子,亲听  其说焉。盖  旬有 九日,

而后  释然于  阳明子 之学 非禅也,始具  弟子之礼  师  事之。

问于  阳明子曰:“释与儒  孰异乎?”

阳明子曰:

“子 无求  其  异同  于  儒释,求其  是者  而  学焉  可矣。”

曰:“是与非  孰辨乎?”

曰:“子  无求其  是非  于讲说,求诸  心  而 安焉者  是矣。”

曰:“心又  何以  能定  是非乎?”

曰:“无  是非  之心,非人 也。口  之于  甘苦 也,与 易牙同;

目 之于 妍媸也,与 离娄同;

心 之于 是非也,与 圣人同。

其  有昧 焉者,其  心之  于道,不能  如  口之  于味、

目之  于色  之  诚切也,然后  私得  而  蔽之。

子  务立  其诚  而已。

子  惟虑  夫  心之  于道,不能  如  口之  于味、目之  于色  之  诚切也,

而  何虑  夫  甘苦妍媸之 无辩  也乎?”

曰:“然则《五经》之所载、《四书》之所传,其皆 无所 用乎?”

曰:“孰为 而 无所 用乎?

是 甘苦妍媸  之所  在也。

使无  诚心 以  求之,是  谈味论色  而已  也,

又  孰从 而得  甘苦妍媸  之真  乎?”

既而 告归,请 阳明子 为书 其说,遂 书之。

译文(自译):

西安人郑德夫本来要去追随阳明先生为学,听闻很多士大夫对先生的议论,认为先生的学问是佛家的禅学,就暂时停下来了。

(乙亥年正德十年1515年阳明先生在南京,1514年农四月,升任南京鸿胪寺卿(正四品)。临行前,给弟子孟源留言,反思【静坐悟入】徐爱、薛侃、陆澄等数十人聚于阳明门下问学。南京讲学期间,尤为重视立诚。

就和江山周以善找到阳明先生的弟子进行求证,好像又觉不是禅学。

江山市,浙江省辖县级市,由衢州市代管,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是浙江省的西南部门户和钱塘江源头之一。

于是又暂且找到阳明先生,亲身去听先生的讲学。

大概听了十九天,终于释然,明白阳明先生的学说绝不是禅学,

这才开始以弟子之礼来跟随先生为学。

郑德夫请教先生说:“您说佛家和儒家有何异同呢?”

阳明先生说:“你不要在儒佛家之间寻求异同,只需探寻两家学说里正确的道理去学就好了。”

郑德夫又问:“是与非的问上哪家明辨呢?”

阳明先生说:“你不要在解释讲说的文字里面追求对错,只用心去体悟,

让心安的,就是对的。”

郑德夫又问:“我的心凭什么就能确定是非对错呢?”

先生说:“如果没有是非之心,那就不是人了。

我们的口对于甘甜和苦涩的分辨能力,跟美食家易牙没什么分别;

我们的眼睛对于事物美丑的分辨,跟离娄没什么分别;

我们的心对于是非的判断,跟圣人没有分别。

而有愚昧不明的,是因为人心对于大道,不能像口对于味道,眼睛对于美色的反应那么真诚,然后还自以为见到、尝见绝味,然后私意就蒙蔽自己。

你一定要保持立志诚心方可。

你只需要担心你的心对于道,不能做到像口对于味道,眼睛对于美色的真切真诚,何必去担心甘甜、苦涩,美、丑的标准呢?”

郑德夫说:“难道《四书》《五经》所阐述的道理,都没有用吗?”

阳明先生说:“谁说都没有用了?

《四书》《五经》就是记载了甘苦,美丑都是什么样子的。

如果我们不用诚心去体悟,就只不过是空谈圣人所记录的味道色彩而已,

我们自己的心如何能真切的体悟到真正的甘苦和美丑?”(就像矮子观戏)

郑德夫既而辞别先生,请先生把这些内容写下来送给他,

于是先生就给他写下这一篇内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