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保持一点点可爱

2024-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华华素语

华华日日杂记--2024.3.17


【今日完成事项】

1.上午参加义工活动;

保持可爱

2.公布385班点评机制;

班级点评机制出炉啦

3.完成一日三更:华华阅读+华华点评+华华日日杂记;

4.学习成语历史故事:天罗地网,按兵不动;

5.共读《父母修炼记》第二部分 第二章 亲子关系

一、年龄不同,孩子的需求和表达也不同

0-6岁:物质生存需求

0~1岁的婴儿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2~4岁的孩子开始形成我的概念,慢慢感受到我和你的区别
5~6岁的孩子重新表现出对父母的依恋,这是一种生存依赖

7-14岁:情绪情感书需求

7~14岁孩子独立意识开始慢慢成长,此阶段孩子在情感方面的表达是重要表现,此时父母应该细致看待孩子的情感需求,做到积极、及时回应

15-18岁:精神成长需求

15岁以上的孩子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独立性,更多表现出精神成长的需求,父母要支持孩子在精神方面的独立支持他们,在感知和认知部分独立性的形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关于哲学艺术乃至未来发展的一些对话。

二、感育策略:逐渐赋予孩子成长自主权

1.满足不同年龄阶段还是需求和表达

0-6岁,聚焦孩子的物质满足
7~14岁,聚焦还是情感满足
15~18岁,聚焦孩子的精神成长

2.孩子的相处距离:逐步放手

人与人之间有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

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父母和孩子的距离也会不断发生变化,从孩子出生到10岁左右,父母和孩子的身体距离会比较近,尤其是幼年,孩子和父母常常是零距离状态,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他们不再要父母抱了,甚至出门的时候会和你保持一些距离。
从心理上,孩子也会从依赖慢慢走向独立。

3.和孩子的沟通方式,从孩子的需求出发

0~6岁期间,是孩子安全感建立和物质满足的阶段,沟通内容基本是和玩、吃等生活中的具体事件为主,指令要清晰,并且要多次重复,不讲大道理。
7~14岁期间,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多肯定和欣赏孩子,多主动表达对孩子的爱,遇到事情需要进行沟通的时候,要就事论事,有理有据,用事实说话。
15~18岁期间,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前提:亲子关系较好,孩子愿意交流,而且父母要少说多听,少说多问,多在精神层面进行交流。
不同年龄亲子关系的重点

6.给班级新进点评官进行点评指导,回复班级群信息;

7.点评文章1篇。

今日点评

【明日计划】

1.樊登听书;

2.画啦啦打卡;

3.学习了解分之道教育资源;

4.卫生大扫除。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