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第一完人”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之道(上)
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曾国藩:曾文正者,岂唯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唯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这是梁公发自内心对曾国藩至高的赞赏。
纵观曾国藩一生,作为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最高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一等毅勇侯,达到清朝历史上汉文人为官的最高峰。被后世誉为“千古第一完人”。
“千古第一完人”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之道(上)尽管这个美誉有些夸大,但曾国藩一生的学习方法和态度、为人处世之道、个人品德修养之境界,通过其一封封的家书,便足以洞悉。《曾国藩家书》中既有治军为政之道,又有人生处世之谈。其行文从容洒脱,形式不拘一格,随想而至,挥笔立就,在平淡无奇的家常事中蕴含真知良言,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千古第一完人”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之道(上)滚滚历史红尘早已湮没散去,当代中国在追逐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同时,也切不可忘记了中国百年前的近代屈辱史。1840年,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以清廷的完败,并接受不平等条约为结局。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也就是在这一年,30岁的曾国藩得授翰林院检讨(官职名称),正式开始了他的仕途。至1849年,曾国藩升任礼部右侍郎,十年七迁,跃升十级,成为清廷二品大员。彼时的中国,内忧外患,千疮百孔。秉持忠君思想的曾国藩,深受清廷赏识。但他一直保持着头脑的冷静,对自我的严格约束,使他在宦海沉浮中游刃有余。
一.读书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1.读书有志、有识、有恒
在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中,曾国藩语重心长地向弟弟们提出: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诸弟此时惟有识不可以骤几;至于有志,有恒,则诸弟勉之而已。
有志气,就不会甘心居于下游;有了见识,就会明白学无止境;有了恒心,就绝对没有不成功的事。
笔者认为,见识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但是志气和坚持的毅力则在于个人。这三条建议,不论是放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于读书人而言,都是屡试不爽的。此三条缺一不可,在学业上自然会有所成就。
“千古第一完人”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之道(上)2.读书. 交友. 拜师 要 “专一、求精”
在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中,曾国藩举了个例子,“用功譬如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专一的掘一口井,只要挖到泉水,那便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极好的说明了学习应当专一。而不是贪多求全,最终一无所获。”艺多不养身”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并以严厉的口气提出:万不可以兼营并骛,兼营也比一无所能矣!切嘱切嘱!千万千万!足以看出曾国藩对于用功专一的重视,对弟弟的劝诫之心。
在《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中,曾国藩说:凡事皆贵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
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乃是大忌!
“千古第一完人”的学习方法和为人处世之道(上)3.不要夜郎自大、恃才傲物
在《道光二十四年七月二十日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中,曾国藩表达了对六弟骄傲自满的担忧,“大抵第一要除骄傲习气,中无所有而夜郎自大,此最坏事。”
为学最要虚心。尝见朋友中有美材者,往往恃才傲物,动谓人不如己,见乡墨则骂乡墨不通,见会墨则骂会墨不通,既骂房官,又骂主考,未入学者则骂学院。平心而论,己之所为诗文,实亦无胜人之处;不特无胜人之处,而且有不堪对人之处。只为不肯反求诸己,便都见得人家不是,既骂考官,丈骂同考而先得者,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
这段话放在今天,一些人同样如此,胸无才学却自以为是,不肯去客观的看待自己。一味的抱怨、责难,究其一生而无所成就。岂不悲哉?!一旦夜郎自大,恐怕再也不能静心读书,浮躁于世更谈何读书学习?
曾国藩一生为清王朝呕心沥血,力图实现中兴,在政治上,大有作为。其本人也做到了修身齐家的最高境界!
笔者将在下篇文章中着力介绍曾国藩的做事原则和为人处世之道。
在攻克太平天国后,曾国藩没有接受黄袍加身的建议,也没有功高震主,而是主动削去兵权,急流勇退。宦海沉浮,曾国藩却能巍然不动,残酷镇压天津教民,为其一生留下了一个污点。
且听下回分解~~
喜欢请点个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