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坟记
风雨梨花清明近,几家坟头子孙来?
每当每条站在父、母、爷、奶和祖先坟前的时候,我们才会明白我们从哪里来?
今年上坟定在了三月三十日,清明前最后一个星期六,这个日子没有其他,只是便于出门在外的家族人赶回来。
我们扫墓都在清明前,正经清明那一天是不上坟的,祖传而己,大概说是过去长城外边的人都如此?
我们这一辈一个太爷的弟兄四十五人,又分属五个爷爷,即五个房份,由于人多,家族大,坟也多,上坟集中在一起上就有点太吃力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始,在己去世的南庄二老哥当时提仪下,家谱也重修了,分着印了五本,上坟自此始,也按五房各上各的了。只有“前头地里”有棵老杏树的这座老坟,定在清明前一天各房份共同派人共同上,也体现了大家还是一家人的这个意思。这一点这些年大家遵守的还是可以的,但是今年由于南庄四老哥清明前几日九十一岁去世了,墓地也选在这块地里,南庄过事情,他们的人来的早来的齐,老坟地他们就先给上了,其他几房的人来了,在这个最老的老坟里就只剩下烧香点纸的活了。
老坟里埋的最早的是祖太奶奶,祖太爷爷的坟在云台山康家嘴。第二排是太爷和太奶的坟,第三排是祖上其他几房几个爷爷和奶奶的坟,我们这一房头一个奶奶的坟也在这个墓园里,不过我分不清。第二个奶奶的坟也紧挨在老坟的左边,爷爷的坟在后岔湾。
“下(音哈)面”我们这一房,这次上的坟共十四处,分在南庄前头地里、后岔湾、大沟里、丁家窑窑上面、周家庄顶头、九老哥家庄顶头、张家门前、祖屋庄上面等。康家庄地方很好的,就是文化不发展,地名都不全,这么说地方旁人听了是一头雾水,只有我们自己人才只是大体明白。年龄再小一点的,长年在外打工或上班,只有清明才急急忙忙赶回来上个坟的,这也好几年了,但说起这些地名来他们还是弄不大清楚。
由于地远坟多,虽然现在己经进步到开的汽车上坟,从早上九点出发,也一直提土点纸烧香磕头上到了中午一点。
这几年雨水好,地里不放羊了,坟院里草实在长的太长了,点纸烧香都得很小心,不然把草点着就麻烦大了。
上完坟第二天就从会宁回定西了。这一次在老家前后待了六天,包括抬埋南庄四老哥和上坟两件事。
今天天快亮五点就醒了,胡乱翻手机上的朋友圈,有汉岔老乡名兵祥者,也写他们回去上坟的事情,大概是今年家族里人都老了,迁了,走了,中川和汉岔老家连个给他们大家能做顿饭的人都没了,大家吃的东西都是从城里买好带回去的,虽然也没有挨饿,但主要是再没有老家里记忆中的那个味道了,那个感觉了,很是感伤!
暂时,我们下面这一大家子还很幸运的是,三老哥和三嫂子,也即侄子们他十爸他十妈还一直留守在老家种地拉孙子,他们年年如此,给回去上坟的大家们做了几天的饭,填了几天的炕,架了几天的火炉子,烧了几天的开水,熬了几天的茶,打扫了几天的卫生,还有个麦场尚可停车,总之外边所有回去的人目前都能有这么个去处和上坟集中落脚的地方,应该算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如果过些年他们也进城里接送孙子走了,大家回去还能到哪里集中去?我们的那些出了门的侄儿辈们是不是已经觉得了这种幸运?这次回去看,还是不大可靠,说话者众,操心者还是有点少。
今年上坟取土大方向在东北,南北两面也取,不然有的坟就没有地方取土了。四个小时的坟上下来,大家虽然也疲,但也乐在其中,属于快乐上坟。
出门三步,小的受苦。上坟也是,越小的侄子这次挖土提土下苦最多。我们这一辈上了年纪的老哥们大都是聊天烧纸及指挥者。提土的筐应该叫“yan子”,这字不会写,只有九老哥家里还有两个拿上用了,这东西再过几年都成缺物了!
我们的根在哪里?在康庄!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都从康庄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