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6年的日计划,形成了这样的计划系统
0.触发器
无意说了我做日计划有6年的时间,被敏锐的教练群群抓住了,以此话题做了一次「成就事件挖掘」,简直燃爆了,挖掘出被我忽略已久的一件成就事件。做日计划本来是我习以为常的习惯,坚持了至少6年,时间的积累看起来就很有力量,在探索过程中也梳理出了我各种尝试、踩坑后整合的经验和系统,那就来分享分享吧。
1.为什么要做日计划
开始做一件事情先要从why开始思考,明确自己想要做这件事的意图是什么,实现什么样的目的,每个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找到意义和价值才有持续行动的动力,以及确保你的行动能够实现你的目的。
你希望通过做日计划解决什么问题或带来什么改变?
做了日计划,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为什么要做日计划
1、日计划帮助建立我想要的秩序感,知道什么重要的事必须做,什么时候做怎么事,有条不紊。
2、提前规划好,释放大脑,降低决策成本,减少时间空挡,提高时间利用率。
3、把年目标拆解到月计划、周计划,最后在日计划落地,才能真正推动长期目标实现。
我为什么能坚持做日计划?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它满足了我的生存需求,让我能够更好地活着。
2.日计划的关键要素
有两个关键要素,任务和时间,要素就像系统的零件,准备好了整个系统才能顺利运转。
2.1任务
任务具有不同属性,需要区别对待,可以从重要性和紧急性两个维度来评估和分类。我根据个人的基本情况,做了这样分类:
- 日程:有固定时间不易更改,通常需要与他人协作
- 必做事项:重要,有DDL,通常需要整块的时间且高投入,需要大量脑力精力
- 重要事项:重要,无DDL。通常是习惯养成或者是长期目标,同样是需要整块时间及高投入
- 杂事:不太重要的细碎杂事,可以在碎片化的时间做,不需要占用大量的脑力精力
2.1时间
时间关注两个方面,任务所需时间和可用时间预估。这需要从一定周期的时间记录获得参考答案。时间记录价值之一就是显化你的能力边界,通过记录,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阅读100页的书需要多少时间、跑5公里需要多少时间……。如果不记录时间,在预估任务时间时只能凭空想象。
假如自己的阅读能力是200P/h,看一本300P的书也只预估1h,最后没有完成或者超时就拼命归因自己拖延、注意力不集中……但根本原因是计划设置不合理。如果觉得速度慢,要解决的问题是去提高能力,提升效率,而不是在时间上预估上紧缩。
在时间记录中也能梳理自己的生活习惯,吃饭做家务需要多少时间、通勤需要多少时间……自己在一天中有多少时间是可用的也就一目了然。你还可以发现在哪些时段常常无意中就浪费了,都可以有意识地捡回来。
3.日计划的有效步骤
把任务和时间要素都准备好了,离日计划的有效运转就更近了~
3.1 可用时间预估
计算今天的可用时间。我的生活比较规律,划分成工作日模式、休息日模式,只需计算一次就可以重复使用啦。
日常生活中还会有很多的意外状况,或者完成任务的实际时间超出预估,所以千万不要把所有时间都排满。我从每天只能完成一半计划的恶性循环到能较好掌控计划的转变,设置缓冲时间起了关键作用。假如今天有6h的空闲时间,我通常会按0.8倍计算可用时间,安排5h的任务。
3.2 时间轴规划
我通常会手画一条时间轴,也有很多手账本自带了。先把日程放入时间轴,排除掉吃饭、通勤等固定时间,具体什么时间段是可支配的就一目了然。这里也结合番茄钟的模式,以半个小时为一个方格,作为任务量的计算单位。我通常会在整块时间的头尾只画一个方格,剩下的就是缓冲时间,我知道我在启动的时候可能没有办法马上进入状态,中间会有休息,后期可能会有些疲惫效率会降低,人不是机器呀,了解它,要遵循它的生理机能。
时间轴
3.3 罗列任务+任务时间预估
把今天想要完成的事情全部罗列出来,预估每个任务所需时间,基于时间记录的结果可往最大值预估(提前完成的感觉多么美妙),也避免超时对其他任务的影响。看看所有任务加在一起的时间是否超出了今天的可用时间,超出了就果断地删减吧。
同样是完成5项任务——
计划10项,就只完成了一半,会感到十分沮丧
计划5项,是圆满完成,感到很满意
计划3项,就是超额完成,要奖励一下自己呀
我们需要给自己创造一些胜利体验,为自己输入动力的源泉。如果能力边界就是在完成5项任务的水平,就不要无意义地计划10项任务。
3.4 整合任务
经过了罗列和删减,基本上确定了今天的任务项,我会根据任务分类做整合,把今天一定要完成的必要事项排第一,然后是需要大块时间和高投入的重要事项,最后是不需要高投入的事项和杂事。
有些人会直接把任务直接安置到时间轴内,这样会使计划缺乏灵活性,遇到突发状况原有的安排都无法进行,整个系统就失效了。我就把任务写在时间轴旁边,当我有时间了就根据当前情况按顺序开始完成任务。当早晨精力充足有整块时间,优先把必做事项和重要事项完成,就是“吃青蛙”的原理。如果你有长期目标,一定要落实到日计划给予时间,否则它就一直处于目标状态毫无进展。当现在精力不足就选简单的任务做,在通勤或其他碎片化时间就做杂事,并且合并处理,减少任务频繁切换带来的耗损。有时也会写几项备选任务,计划中任务无条件完成或者突然有多余时间,就可以随时补充,不需要再重新思考和决策。
任务整合
做完计划,也可以看看有什么需要提前准备的,比如提前联系协作人提醒并再次确认时间,如有特殊情况可以及时调整。需要学习的视频音频内容提前下载,需要用到的工具出发前都要备齐,有哪些可以合并处理的。有什么能够推动完成任务、提高效率、减少损耗的方法都用上吧。
4.用什么工具写日计划
日计划的工具也是应有尽有,各类APP、幕布、思维导图、EXCEl,还有各种计划本、手账本……工具只是载体,所以就去试一试,哪种用起来最舒心、最顺手,要记得做日计划究竟是为了什么,可不是为了好看,花太多时间做计划也是本末倒置。
基本上试用过各式各样的工具,还是觉得手写最方便快捷。也买过不同种类的计划本,最终还是发现普通的小本本最深得我心,可以自由发挥,不会被已设定的日期和空间限制,而且要小,带起来不重,毕竟是我随身携带随时要拿起来翻看的。
5.什么时候做日计划
我喜欢在前一天晚上做好计划,第二天就可以直接开动了。万一晚上没休息好,早晨意志力不够坚定,还要来思考做什么,看到困难任务内心的大象就不想动了,黄金时间就哗哗的浪费了,想想都心痛。
6.重新理解“坚持”
我们在培养习惯的时候,经常计划着要坚持每天做。当某一天断掉了,那个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受?可能觉得前功尽弃,之前努力积累的那个数字就清零了,既然这样那就算了,也不做了。可是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养成这个习惯,享受这个习惯带来的好处,而不是为了那个“每天”。
坚持不等于每天做,而是能够持续做下去,少几天又何妨。有时我在接手比较有压力的新任务时,因为有太多不确定性难以完成拆分任务和预估时间,索性就不做计划了,只要自己能推动任务进行就完全没问题。
————————————————————————
乍一看好像很复杂,其实这是一个思考的方式和过程,熟悉了之后各个步骤也就柔和在一起,不超过5分钟就能完成。关键还是你希望用日计划帮助自己实现什么目标,找到适合自己、满足自己需求的方式。
不要期待一下子就做好,无论是时间记录还是任务分类,都需要我们花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自己,尝试各种方法不断迭代调整。刚开始可能会有各种不顺利,这就是迭代的空间。
🌟Focus在每天的目标,比昨天好一点,离想要的样子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