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的时候怎么解决错标和漏标问题
1. CMS 垃圾回收器解决漏标和错标的方法
CMS(Concurrent Mark-Sweep)是一种并发标记的垃圾回收器。它使用 三色标记法 来区分对象状态,并通过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和重新标记(Remark)阶段解决并发标记带来的漏标和错标问题。
三色标记算法概述
三色标记法将对象划分为三种颜色,以跟踪其状态:
- 白色:未访问的对象,可能是垃圾。
- 灰色:已访问,但它的引用对象还未全部扫描。
- 黑色:已访问且其引用对象也已全部扫描。
在标记阶段,CMS 会将所有对象从白色变为灰色,最终变为黑色,这样可以保证所有存活对象被标记为黑色。漏标和错标问题在并发标记时出现的原因如下:
- 漏标:应用线程在标记阶段新创建的对象引用关系可能被漏掉,导致对象被错误地标记为垃圾。
- 错标:应用线程在标记阶段将白色对象的引用添加到黑色对象中,这样可能导致白色对象未被标记而被当作垃圾。
CMS 解决错标问题: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
增量更新用于防止错标,具体如下:
- 在标记阶段,若应用线程将一个白色对象的引用添加到一个黑色对象中,CMS 会将该白色对象重新标记为灰色,确保它被标记。
- 通过这样的方法,CMS 可以防止引用从黑色对象指向白色对象而导致的错标。
举例说明:
假设有对象 A
和 B
,其中 A
已被标记为黑色,B
尚未标记(为白色):
- 应用线程在并发标记阶段为
A
添加了对B
的引用。 - 按照三色标记算法,
B
仍为白色,但增量更新会监控这一新增的引用关系,将B
改为灰色。 - 这保证了
B
会在后续标记中被扫描并标记,避免B
被误认为垃圾。
CMS 解决漏标问题:重新标记(Remark)阶段
重新标记(Remark)阶段是一次短暂停顿(STW)操作,用于确保并发标记期间产生的新对象引用关系被扫描,避免漏标。
- 在重新标记阶段,垃圾回收线程会暂停应用线程,将并发标记期间产生的新引用对象进行补充标记。
- 通过这个阶段,CMS 确保不会漏标任何在标记阶段新增的存活对象。
举例说明:
假设并发标记开始时,堆中的对象关系如下:
A -> B -> C
在并发标记阶段中:
- 应用线程在
A
上新增了指向D
的引用。 - 在重新标记阶段,
D
将被检查并标记为灰色,随后扫描D
的所有引用。 - 这样,
D
及其引用的所有对象都被正确标记,避免漏标。
2. G1 垃圾回收器解决漏标和错标的方法
G1 采用一种称为 原始快照(Snapshot-At-The-Beginning, SATB) 的技术来解决漏标和错标问题。G1 使用原始快照来追踪在标记阶段开始时所有存活对象的引用关系,确保它们被标记为存活。
三色标记算法在 G1 中的应用
在 G1 中也使用三色标记法,通过原始快照的记录,可以确保对象不会被漏标或错标。
- 错标问题:G1 使用 原始快照(SATB) 来避免错标。在并发标记阶段,任何对象在标记开始时是存活的(即在原始快照中),就会被标记为灰色,即便引用关系在标记阶段发生变化。
- 漏标问题:G1 使用 最终标记(Final Remark) 阶段来扫描并标记在并发标记期间新创建或修改的对象引用。
G1 解决错标问题:原始快照(SATB)
在原始快照(SATB)机制下,G1 会在标记开始时记录所有可达对象(即存活对象),形成一个“快照”。在标记过程中,即使引用关系发生变化,G1 会继续标记在快照中记录的所有对象,确保原始可达对象不被误判为垃圾。
举例说明:
假设在标记阶段开始时有对象关系:
A -> B -> C
- 在标记开始时,
A
、B
、C
都被记录为可达对象。 - 如果在标记过程中,应用线程将
A
的引用移除,导致A
无法通过新引用关系访问到B
、C
。 - 由于 SATB 记录了原始快照,G1 会继续扫描
B
和C
,确保它们被标记为存活,避免错标。
G1 解决漏标问题:最终标记(Final Remark)
G1 使用 最终标记阶段(Final Remark) 来解决漏标问题。在并发标记期间,新创建的对象或引用关系会被 G1 记录并在最终标记阶段扫描,确保没有对象被漏标。
举例说明:
假设在并发标记过程中,新的对象引用关系如下:
-
D
被新增,且A -> D
- 在最终标记阶段(STW 短暂停顿),G1 会扫描
D
,将其标记为灰色,随后扫描D
的引用。 - 这样,G1 可以确保在并发标记期间产生的新对象不会被漏掉。
总结
CMS 的方法
- 错标:通过 增量更新 方法,在标记阶段动态跟踪对象间的新引用关系,确保白色对象重新变为灰色,避免错标。
- 漏标:通过 重新标记(Remark) 阶段,扫描并标记标记阶段新增的引用对象,防止漏标。
G1 的方法
- 错标:通过 原始快照(SATB) 方法,记录标记开始时的所有可达对象,确保引用关系变化后,这些对象仍被视为存活,避免错标。
- 漏标:通过 最终标记(Final Remark) 阶段,标记并发标记阶段新增的对象引用关系,确保所有存活对象都被扫描。
CMS 和 G1 的 漏标 和 错标 处理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如下:
CMS 的方式: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 重新标记(Remark)
优点:
-
低复杂度:
- 增量更新机制简单直接,只需要监控应用线程的新增引用,并重新标记目标对象为灰色即可。
- 重新标记阶段虽然需要短暂 STW,但算法简单可靠。
-
实时性较好:
- 增量更新在并发标记阶段执行,与应用线程协同工作,减少对应用线程的干扰。
-
成熟稳定:
- 增量更新和重新标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垃圾回收器,算法逻辑清晰、实现成熟。
缺点:
-
高开销:
- 增量更新需要实时跟踪应用线程的修改操作,会增加写屏障的开销。
- 如果应用线程频繁更新引用关系,会导致增量更新操作频繁,从而降低效率。
-
重新标记需要 STW:
- 重新标记阶段虽然耗时较短,但仍然会暂停所有应用线程,对实时性有一定影响。
-
对内存占用不敏感:
- CMS 更加关注回收时间,但对内存利用率不敏感。在高内存压力场景下,容易导致老年代内存不足。
G1 的方式:原始快照(SATB)+ 最终标记(Final Remark)
优点:
-
准确性高:
- SATB 通过在标记阶段开始时记录“原始快照”,确保所有存活对象不会因为引用变化而被误标为垃圾,从根本上避免错标问题。
-
并发性能好:
- SATB 在并发标记阶段完成大部分标记工作,最终标记阶段只是对少量新增引用对象进行补充扫描,减少了 STW 时间。
-
适应复杂场景:
- SATB 的“快照”机制可以适应高并发和复杂对象引用变化的场景,尤其是在大内存、多核环境下表现更优。
-
整合年轻代和老年代:
- G1 能统一处理年轻代和老年代的内存分配和回收,提升了内存利用率。
缺点:
-
较高的实现复杂度:
- SATB 需要维护原始快照,写屏障逻辑复杂,增加了实现和调试难度。
- 实现 SATB 需要额外的内存空间来存储快照数据。
-
写屏障开销:
- SATB 需要在每次对象引用变更时记录引用关系,会增加写屏障的时间开销,尤其是高频引用更新的场景可能导致性能下降。
-
对 STW 敏感:
- 最终标记阶段(Final Remark)仍需要短暂停顿(STW),如果堆内存巨大或应用线程繁忙,STW 时间可能会变长。
优缺点对比总结
特性 | CMS | G1 |
---|---|---|
漏标处理 | 重新标记(Remark),简单但需短暂 STW | 最终标记(Final Remark),精准且 STW 时间短 |
错标处理 | 增量更新(Incremental Update),低开销 | 原始快照(SATB),避免复杂引用错标 |
实时性 | 增量更新实时性较好,但重新标记需暂停 | 并发性能较好,适合大内存场景 |
复杂度 | 算法简单,成熟稳定 | 实现复杂,需维护原始快照 |
写屏障开销 | 相对较低,依赖引用关系更新频率 | 较高,尤其在高频引用变更时 |
内存适应性 | 对老年代内存利用率敏感,可能出现内存不足 | 整合年轻代和老年代,提升内存利用率 |
适用场景对比
-
CMS 适用场景:
- 实时性要求较高,但对象引用更新频率较低的场景。
- 中小型堆内存场景(如 ≤ 4GB)。
-
G1 适用场景:
- 大内存(如 ≥ 4GB)、多核 CPU 环境下。
- 对延迟敏感的场景,尤其是需要控制 STW 时间的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