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新知二十五:蒙特梭利教育法
以下内容来自得到《武志红心理学课》
蒙特梭利教育法,可以提炼为“爱”和“自由”两个词。
爱不必多解释,而自由就是,尊重孩子的自发选择。
她提出“精神胚胎”这个概念,可以概括成三句话:
1.每个孩子一出生,就已经有一个精神胚胎,就像是一粒种子。成长,就是这个精神胚胎发育的过程。
2.植物种子的发育,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养料,而精神胚胎的发育,需要的养料是“感觉”。
3.精神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它会驱动孩子去做各种各样的事,所以孩子的自发选择,有深刻含义。
第二句话中“ 感觉 ”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感觉?无非是三类:
第一类: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感觉。
所谓本体感觉就是一些运动器官,比如肌腱关节等,在运动或者静止状态下给你的感觉。简单地说,当我们闭上眼睛依然可以精准地摸到鼻子、摸到耳朵甚至可以手拿杯子喝水,这就是本体感觉的作用。
第二类:第六感,是指超出五官感知的能力,心理学中常常把第六感和直觉并列在一起。
第三类:第七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对相互连接的世界的感知力,比如银行家看到数字思考怎么样优化金融交易,创业者看到一个现象,就想到商业解决方案等,这些对连接的想象力、判断力和控制力,都是第七感;另一种解释是说,第七感就是对时间的灵敏感觉,人的意识拥有基于过去的记忆,来模拟未来、分析未来的功能。
以上就是不同类型的感觉。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定义感觉,就是“我”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那一刹那的产物。
例如,视觉就是你的眼睛与其他事物建立关系时的产物。感觉,必然意味着你活在关系中,而思想却未必,思想常是孤独的。
这个定义看上去很简单,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他活在丰富的感觉中,换句我们常说的话,就是孩子需要丰富的刺激。
蒙特梭利教育法破坏了抚养者们的自恋。大人容易认为,我懂得多,而你懂什么,所以我要指导你、管教你、约束你,总之,让你听我的。
这样一来,会有各种好处,但必然伴随着一个坏处:孩子和事物的直接关系被破坏了,孩子的感觉被破坏了,孩子的精神胚胎因此难以充分发育。
我们一直在讲自恋,而父母在和孩子的关系中,需要警惕自己的自恋。只要你去太多地管孩子,那么无论你的方法多高明,都意味着,你切断了孩子和事物的直接联系。但是,孩子的确是需要保护、需要监护、需要适当管教的,该怎么把握这个平衡?我通常的建议是,把管教限制到最少的程度。
精神胚胎说有一个重要的假设:每个生命的精神胚胎充分发育的话,都会成为他自己,这都会很美。
相反,管教理念意味着,我不相信你的精神胚胎,我认为如果不去引导你指引你,让你自由发展,那你就会成为一个坏人。
实际上,我们是非常惧怕生命力的,生命力,是如同深渊一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