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笔记及思考

157 小心思和大现象——宏观经济学为啥难

2017-11-25  本文已影响72人  爷有蔓草

今天起开始宏观经济学。这是全年课程的一个分水龄,此前讲的都是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的概念,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经济理论开始风行以后,才出现的。


一、微观经济学:关注需求与供给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是:需求和供给

1、需求

所有这些都是对人的需求的深入的研究。

2、供给

这些都是对供给的行为做深入的分析。

3、微观经济学的分支

需求和供给,这两者非常清楚。把这两个大的概念用到一些具体的情境、商品上去,就成了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4、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供给和需求,都是建立在个人选择上面的。

“个人主义的主观价值论”,是整个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任何一宗交易都是以个人的偏好和选择为依据的。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加总变量之间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研究的是加总变量之间的关系。它所考察的变量是由无数具体的交易汇总起来的抽象概念。

宏观经济学试图研究这些汇总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起作用的规律。

宏观经济学为什么难


三、困难之一:加总变量之间因果关系难确定

宏观经济学是关于汇总经济指标之间关系的,但这些汇总的经济指标之间究竟有没有因果关系,其实是不确定的。


四、困难之二:微观动机与宏观现象因果关系不显著

宏观的数量变化和人的微观行为之间的关系可能不是那么显著,有时你看到一个宏观现象,并不容易马上就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经济学家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因为对博奔论研究及对冲突解决方式的研究,200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写的畅销书《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Micromotives and Macrobehavior, 2006)》,分析了很多不经意发生的微观动机和非常奇特的宏观现象之间的关系。


五、困维之三:影响因素多而案例数据少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少但变量多。在宏观经济领域,经济学家提供的理论、故事、版本很多,但谁也说服不了谁。


六、困难之四:经济现象和政策措施之间存在时间滞后

存在几个时间点上的时间差,它们有时长、有时短,对研究宏观经济问题增加了很大难度:


七、困难之五:政府很难把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身份分开

政策的制定者,他们本身就在市场当中。


课堂小结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区别: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层面的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宏观经济学:研究加总变量之间的关系
2、**宏观经济学之所以困难的五个原因:


课后思考

请你告诉我,在你印象当中,经济学家对经济未来的走势预测最准的是哪一次?请你举一个例子。
——我怎么感觉很少有准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