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短期心理治疗导论 第10天

2023-1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南风_998

2023年12月10日 中原焦点团队 讲师13期 庞爱国 第1071天分享 本周第3次约练 总约练第688次 咨541、观110、来3、朋5、box约练11、案例分析18

慢一拍的引导将建构解决之道视为合作性的对话。那什么叫慢一拍?也就是意味着我们比来访者,比当事人要慢一些,不要比他更聪明、更努力、更智慧、更着急,不要显得比他更懂、更能。当然我们作为家长,可能通常都会觉得我们是更冷的啊,我们通常都会快一拍,甚至快十拍。我们反复催呀,反复唠叨呀、硬拉呀、硬拽呀,你在能拉动的时候还行,就怕你后来慢慢的拉不动了。因为孩子大了,这个时候他直接就会全盘崩溃。

那慢一拍引导有什么意思?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引导,但是又没有答案的引导。再通俗一点来说,就是我们一直在焦点的课上在说的身前一步引导和身后一步引导。我们生活中更多时候是身前一步引导。我们有答案,我们认为怎么是对的?引导着他往那个方向去,这叫身前一步引导。而身后一步引导就是焦点解决这一个慢一拍的引导,我们只是陪着他,让他去思考,他想要的是什么?他希望如何?怎么样可能对他会有帮助?他拥有什么?或许他可以怎么做啊等等。但是我们并不知道他应该要怎么做,他应该要什么我们都不清楚。我们只是陪着他,让他弄清楚这些而已,就引导他去做这些方面的思考。但是我们并没有相关答案,这就是慢一步引导。

还有合作性的对话。既然是合作性的也就意味着不是单方面的。他说,我们只是听着就行了,或者说我们说,他听着就行了。而是双方共同去建构理解基础。比如说a说完之后b就反馈,反馈a说了啥?然后a再修改修改b刚才所说的意思。然后这样如此你来我往,逐步的就共同弄清楚到底在表达啥?这就是合作性的对话的意思。

下面就说到,在本章中我们所讨论的沟通技巧都是让实务工作者去鼓励案主成为他们自己生活经验及其意义的专家。然而,有效的运用这些技巧,并不意味着我们是被动的对对待案主,或者是耐心的等待他们表达自己。当你能在某种程度上主动引导他们的时候,你会对他们很有帮助。然后就提出来慢一步引导当事人是自身问题的专家。但是当他遇到困境的时候,他并不是说直接就能成为自身问题的专家。他是无助的、迷茫的、彷徨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陪着他,引导他来思考焦点解决所看重的那些相关的方面。他逐步的弄清楚这些,然后他就成了自身问题的专家了。我们不是坐以待毙,不是不干活,不是慢慢等待的。但是前提是他得愿意让你引导,尤其作为家长,在家里边有可能孩子不愿意让你引导,那你就引导不了。

下一页第一段,注意第六行的这句话就行了,就是我们是处于未知的状态,但又同时用引导的方式来进行工作。其实我刚才已经讲过了,首先是未知的状态。我们不知道怎么样对他是更好的?他想要的是什么?往哪个方向走是合适的?我们都不知道,ok我们是未知的。但是我们又是在引导的,我们是有各种问句去跟他多探讨。

好,再接往下,沟通是一种合作的模式。这一段的第七行,发言者该如何更好地说,倾听者该如何更好的听,这是传统的沟通的模式。我认为反正就是,你听的就是听的人,说的就是说的人,他分的很清楚。

再接着往下隔一行就提到合作模式的观点是什么的。发言者和倾听者共同在对话过程中产生信息,彼此的相互协调与合作,使得双方建构出一个对彼此都有贡献、彼此都能赞同的观点。就是我刚才所说的a说完之后b就反馈反馈,a再对b的反馈再反馈反馈,然后b可能再修改一下,再反馈过来。这样他们逐渐的就达成了共识,对某一个话题,某一个点就有了共识,这个意思他们都比较赞同,然后接着就可能继续往下探讨。 但有可能有的没有达成共识。那就再继续聊呗,聊着聊着可能又达成了共识,逐渐的就能达到更多的共识。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合作性模式。

好,下面这个例子我们自己看,茵素老师问:他在学校的哪门科目表现的最棒?他说:最擅长的科目到目前为止应该是数学或者代数(下),茵素老师回应他:数学和代数,来访者就说:或者只是代数(下)吧。茵素老师回应;代数(下)。你看都是在回应他的这个关键词。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就是一个合作模式,逐渐的就达成了共识,就是代数下比较擅长,比较棒。好,剩下的我们自己看啊。

关于这个案例下边剩下的部分,就是七十五页最下边那一段里边从第二行开始就说到,对话发生在他们两人之间,并朝向新的共识方向去移动。但这一理解在两个人对话之前并未存在,所以他们就形成了共识。通过比方说另外一方反馈,然后再接着进行修改,形成了共识。形成哪些共识啊?这个来访者最擅长代数(下)以及成绩都能拿a。虽然他并不认为自己如茵素老师所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年轻人,但认为自己还可以达到一般水平。因此茵素老师表示了接受。好,这就是合作的沟通。

下面就又提到建立共识基础。建立共识基础就是许维素老师建构解决之道书上所写的构建共同理解基础的意思。其实刚才那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在构建共同理解基础。

接着就说这一段,最开始就说到,在对话的合作性理论中,核心历程就是建立共识基础。焦点解决的对话第一个核心也是建立共识基础,就是构建共同理解基础。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a给b说一下,a说完之后b反馈一下,然后b反馈完a再修改一下,然后b再反馈一下,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在建立共识基础。

接着就提到建立一个共识基础最简单的形式包括三个步骤。哪三个呢?第一个,发言者提供新的信息。第二个,信息接受者表明其是否理解了新的信息。第三个,发言者确认信息接受者是否理解正确。当然也可能往下再进行更多步啊,这是简单的三步。a发出来,b表达,a再确认。

好,下面一大段都是对前面那个案例的解读。这个很简单,我们自己看一下就行了。整体的意思反正就是一方表达,另外一方给他去确认啥意思。如果a发现这个b他表达的是这个意思,那这个话题就弄清楚了,继续往下谈。如果发现对方没有跟上,没有弄清楚,那他就再解释解释这样的一个过程。好,这个我们自己看啊。

七十七页最上面那一段就提到,这个对话例子展现了什么?建立共识基础的过程,为对话双方提供了证据,使他们知道彼此是否互相理解。如果有证据显示双方存在误解,那么两位参与者便会及时给予修正,通过修正就能更快的建立共识基础达成共识,达成共识很重要。这代表着咨询师真正的理解了对方,理解了来访者,而来访者他对自己也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和认识。之前他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这样的。

下一段就提到这个好处是啥?第三行,我们这样做的好处,如果信息接受者能够和说话者一同进行建立共识的过程,比起那些只听信息,却不参与共识建立的人,前者会显著的产生更多的理解。其实就是越参与,理解越透彻,包括学习中也是如此。我们越参与越投入,我们成长越大,感触越深。因为你参与了。

好,接下来下面就讲了,信息接收者由弱到强的一些回应的表现,就是信息接收者可能会有哪些回应,有从弱到强的一系列的回应。比如说通过简单的方式持续关注发言者,眼神接触这也是一种回应。

然后再接着往下,再强一点的,微小的不打断的方式来回应面。好,点头、微笑加嗯,沟通的三大法宝还记得吧?然后再接着在发言者讲话的基础上,开启新的一轮的对话,就使用他的关键词,然后去提问或者只是使用他的关键词。

再接着再往下一层,用直接的方式表达理解,我们在实际中知道我们可以怎么回应就行了。因为我们在实际中用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回应,我们已经活了这么多年。有了这么多年的沟通交往经验呢。接着就提到最强烈和最直接表达理解的方式,包含了语意重述。我们前面说过了也叫内容反应,也叫说明,也叫示意,或者是逐字重复一个片段。这样的话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也能表示更多的信息。

再接着聆听、选择与建构,这三个词是整个焦点解决沟通的过程中在做的事情。第一步我们要听懂他在表达什么?第二步有选择性的去给他反馈。或者是到第三步建构才反馈。有选择就是把其中那些信息进行加工选择,然后建构、架构,就是用我们的语言去给他进行新的一些表达。整个的咨询就是在进行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听到,然后选择信息,然后给他表达出来。

最下面那个英文字母的这个人就是卡尔罗杰斯,心理学三大派别其中之一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罗杰斯,也就是求助者中心疗法,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他强调的会谈技巧是应当具有反射性,完全的反射性,其实就是我所提到的像镜子一般反馈,这是罗杰斯的观点,像镜子一般反馈。但其实焦点解决不强调像镜子一般反馈,虽然我一直说像镜子一般反馈,焦点不是说我们反馈就要像镜子一般反馈,焦点解决强调反馈,我们反馈的是都有选择性的,我们有选择性并且有转化性的反馈。

所以第二行这个会谈技巧具有选择性和转化性,这是焦点解决的观点。那我一般都相对主张,我们先像镜子一般反馈,然后合适的时候,我们再加入一些我们的东西,加入一些我们的建构的部分,先不慌着建构,这是我的观点,就是把他融合到一起的观点。先用罗杰斯这个,更多的不要上来就开始给他建构,或者是上来就开始直接选择一些东西去反馈。先像镜子一般反馈,然后到一定程度之后,再选择性和转化性。

然后还是这一段第五第六第七行就说到,尽管这两个技巧保留了发言者所说的部分语言,但同时也删除了发言者的部分语言。于是倾听者在回应的时候,其实已经转换了发言者最初的话语。也就是说我们所用的技巧其实不都是来访者原本的全部内容了,也不可能是全部内容。你不可能把他所有的东西都给他全部反馈一遍,对吧?我们一定是有选择性的反馈,并且反馈的时候通常都会试图有转化。比如焦点解决会重新建构,通过重新建构给他转化。好,中间关于这个案例的解读,还是我们自己看啊。

还是这一段最下边倒数第六行。对实务工作者而言,要保留案主所说的每一句话是不可能的事情。然后这也表示了语意重述不全然是反射性或者中立的。相反,从一开始实务工作者就在选择案主所说的话,并对此进行转化。因此,心理语言学家已经将语意重述和总结成为形塑。我们前面也提到,形塑就是塑形,还记得吧?我讲的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技巧,将他所说的那些话的内容,最后塑造出来焦点解决所看重的一些形态。比如说从他的话里边整理出来,他在乎啥?他想要啥?他拥有啥?他能干啥?哎,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在形塑。

好,再下一段主要说的就是,有时候咨询师也会增加一点新内容,在反馈的时候是来访者根本就没有提到的内容。然后我们会给予观察,看看对方会怎么反应。当然我们这个新内容不是凭空就增加的。

下边倒数第四行开始就说了,即使语意重述的回应增加了新的内容,案主通常对此也会接纳,并同实务工作者一起建立共识基础。特别是当实务工作者所添加的内容,是基于案主先前所说的事实,就是我们这个增加的内容不是凭空增加的,是依据前面讲到的内容的,包括我们的赞美,包括我们的重新建构都是如此。不是你认为怎么样,然后直接就给他加上的。好,下边的内容我们自己看啊。

七十九页第一段自己看,第二段就提到我们这三个关键的词了,从第四行聆听选择建构,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合作性对话的一个过程。聆听是啥?认真倾听和捕捉案主发言中每一个有关解决之道的可能性征兆。还记得可能性征兆吧?他想要啥?他拥有啥?就是可能性征兆,我们要能听出来。然后选择是指在会谈过程中,从你所注意到的所有可能性中挑选出你认为最有用的内容来加以回应,不是全部回应,是最有用的。最有用的肯定是跟我们焦点解决所看重的那些部分相关,那些才是我们认为有用的。所以我们的选择也是选择在那些部分上去建构。建构其实就是语言描述啊,因为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说,我们的世界都是我们每个人用语言建构出来的。所以接下来就是用语言去表达,组织语言去表达出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我们的合作对话过程。

好,再接着下边说的就是好处,比如说从中间靠下一点点,当你能够将聆听选择与建构运用在你和案主会谈的一步一步发展历程中时,你便会在语言和非语言的层面与案主一同建立共识基础。

好,再往下一行,每一次建构共识基础的完成,都会帮助双方对案主个人、案主的境遇以及解决问题的可能性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焦点的理解就是在做这样的一个过程的一个事情,通过这样的一个沟通模式,就会让双方尤其是来访者对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了解和认识。他整个人对自己就有了新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他也会更清晰的知道他要啥?他拥有啥?他可以去做点什么事?这样就能更好的去帮助到他了。书上所说的是,我们也在一起构建蓝图。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