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辩思
人都是有情感的动物,并且只在一定程度上有意义,不能让其成为一把枷锁束缚住自己,否则超过限度会导致物极必反,冷漠的表现形式和原因多种多样,但一些人口中的“理性冷漠”并不可以归类为没有情感。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它恰恰是对情感本质的参透,不过是在成长蜕变当中逐渐淡化掉而已,显而易见,在客观处理问题的事情上,它似乎已经变得微不足道了,不过话虽如此,却不能理解为完全脱离或不需要情感,不然失去这种特性会沦为恶魔的要素之一。
就实际情况来看,真正情感长久的建立维持,光靠外在情绪的表达远远不够,这只能说明一部分东西,而是要兼顾实际行动来体现,毕竟有些心结要得到彻底的解决,除了在原有情感作为动力的督促之下,还要慢慢将肩上的包袱卸下来。
《论情感》辩思如果不这样做,过于沉重背负的情感势必会压垮一个人的精神,从而会出现自甘堕落、懦弱无能、自欺欺人、甚至冒出轻生念头等诸如此类的边缘状态。
鉴于此,让我们来举例一个关于亲人、爱人、朋友的消极想象,你生前和他们有种特殊的浓厚关系,假如有一天他们突然离开人世间,这种打击对你蕴含的丰富情感来说,无疑是比较致命的,一般来讲这时会大致有三种选择。
第一就是内心承受能力弱的,从此沉浸于悲伤思忆中,对现实生活一蹶不振,如同行尸走肉般的萎靡;第二种就是差不多像普通人一样,当时会情绪波动一段时间,在这个过程之后,还是继续自己原来的生活,偶尔顶多提起会有些小悲伤,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性的面对;第三种就是人们常说的冷漠,外表的情绪可能看不出任何的动容,有的人还会评价这类人说是冷血无情、没有良心。
《论情感》辩思一个人对丧失亲人表现出哀伤,表明他是一个“正常”人,有着正常人的反应,显示他有能力对一个自己做出相应的情感反应。
诚然,这类人也划分为两类,的确有一些人的情感能力本身就是处于低水平的危险,要么压根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感情,还可能采用一些心理防御机制,如否认或隔离保护自己,暂时“蒙混过关”。
具体这里不谈及,我要论述是理性冷漠的那一类,这类人深知情感的本质所在,或许外表的确看不出情感的流露,但是心底在承受着这份情感的痛苦,他们真正的目的是要把情感的祭奠作为成长蜕变的铺垫石,努力使自己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在不被情感所左右时,还能用切实的行动去面对、解决问题,甚至做好迎接未来更大挫折经历的准备,这就是“用理性战胜眼泪”。
《论情感》辩思这样的理智之人,哪怕作为单纯的消极想象也好,还是真正的面对命运的打击,淬炼出来的内心不但能预防悲痛,还能很大程度减轻悲痛,甚至消除为自己所用。
因为在某种意义上,理性的冷漠之人很可能就预知情感打击的事情到来,假如我们认真的思考设想这件事,就会以实际行动来好好珍惜与所爱之人相处的时光,当一切从自己身边离开失去之时,就不会留有太多的遗憾,毕竟越在自己心中弥足珍贵的东西,你不可能永远留得住,总有一天无意间便会摔得支离破碎,关于本人这一点的思维方式,类似于古罗马的斯多葛主义奉行者。
而且很多科学研究证明,家庭成员之间的高浓度情感表达,会导致发病率显著增加,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没有情感,会被“骂”死;情感太多,会被“撑”死,不多不少才是最好。
其实,关于本人所谈到的情感各种方面,都可归结为心理的承受能力,而心理的承受能力在有时要削弱情感的作用,智者、圣人、强者等等,他们的怜悯、同情、包括衍生出的表达,从来都是凌驾于情感之上而付诸于行动……
要想真正帮助救赎他人,首先自己内心就要强大,强大的条件就是不让感情左右,正所谓佛家常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论情感》辩思
毕竟想要做个有情有义之人,可能会出现因别人不领情、帮倒忙,做个无情无义之人,也会可能受到大众的谴责,无论哪种都需要心理承受,都需要淡化情感作用向理智靠拢,如若不然,就会因此受于过多情感的锁链,直至欲罢不能而痛苦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