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集谈天说地散文特辑

看女

2023-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香入衣墨

                                      1

今天是端午节,明天打算一起去看下外甥女一诺,我们这里的习俗,出嫁第一年的女儿,在农历五月有看女一说。就是提前约定好,女方的姑、姨、妗、姐、门子的大妈或娘娘,一起提上编制的篮子,里面装有十个大馍,5根黄瓜、5根葱,坐上特意租赁的大班车,或自驾车前往,出嫁女儿的婆家,来一场热热闹闹的欢聚。当然了,男方的重要客人也是不能缺席的。

届时,基本去的都是女流之辈,也有孩子们陪伴身侧,小到怀抱婴儿,大到未婚嫁娶的少男少女,当天都会收到婆家面值50或100元的红包,具体看来的孩子多少决定,多了少发,少了多发。

所有来的客人,以前是流行一律送一块布,然后女儿家自己让裁缝做件衣服,挺麻烦的举动,后来买一件衣服送给小辈,合不合适的有偏差,再后来都给现钱,随她们买喜欢的衣服量身定制的喜欢。

今天在现场,不用封红包,直接当面掏出红板,不用遮遮掩掩,一览无余的暴露在众人面前,习惯性的打开都是一张,我不想让别人尴尬,提前一天给一诺微信转账了个大红包,寓意爱意满满的那种。

作为姨妈,想给外甥女封个大点的红包,唯一的妹妹,自然对一诺上心,起初她迟迟不肯接受,推脱自己在上班,不用了之类的话,估计是咨询了妹后,加上我委婉的表达,她欣然接受,以示感谢。

想起儿媳妇也是头一年结婚,她的娘家在外地,按照当地的风俗,没有农历四月男方去女方家送麻花粽子这一习惯。我提前和亲家母沟通过,说好的等两孩子“五一”长假逛回来,得空那天去探望探望他们,拿上别的礼物也是可以的。既然儿子没在四月送麻花粽子的举动,我自然不可能邀请亲家母和一众亲戚来家破费,掏腰包的事,礼尚往来转化为两孩子驱车回家看看爸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2

第二天我早早起来,7:00提示音有微信消息,打开一看是娘家弟媳:姐,几点去博村。博村是妹的村庄,外甥女一诺的娘家,婆家在夏村。

这次是弟媳和儿子开车在博村会合,然后大家一起坐车去夏村。走亲戚一般都是9:00出发,听妹说两家距离很近,几分钟可到夏村,我回复弟媳:8:30在桥口汇合。

十几分钟到博村,稍等待修整一起出发,时间刚刚好。我在收拾东西,妈的视频电话又打了过来,一个劲的催促着,赶紧去,看迟到了,别人都是如何如何的早去早回,解释了一通,挂断了牵挂。

大概是弟媳在家拗不过父母的左右轰炸,“姐,咱现在出发。”看着还在梳妆打扮的闺女,儿子已收拾好,只等一声令下。我回复:“女子在收拾,要不等等吧!”

大概几分钟后,弟媳逃也似的出门了,临走发消息给我,到了博村又是平安告知。(ღ˘⌣˘ღ)

弟媳的车技一流,别看是女儿身,活得潇潇洒洒,平时上班,做起事来干脆利落,风风火火的样子,风里雨里摸爬滚打,一到放假,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带上儿女或娘家爸妈一起去游山玩水,释放压力于大自然的怀抱里。

有时,会拉上父母亲在周边转转,因老人不想去远处逗留,会在湿地公园留下欢声笑语,开心一瞬。那天在手机上,看见侄子站在母亲旁边,两人笑容灿烂,我是越看越欢喜。

刀子嘴豆腐心的弟媳,大家都有目共睹,常常会省略不计她的小脾气,四季的衣服鞋子,都轮不上我和妹操心,买来的瓜果,会在第一时间让娃给爷爷奶奶送去,尝尝鲜。

弟开春去了省外,家里留给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她,我和妹忙时的疏忽,都会一一填补。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这样一位弟媳,是上天赐给的缘分,珍惜吧!

                                      3

我和儿子女儿8:30出门,按原计划进行,大概十几分钟,到达博村,一阵寒暄,在妹家又等了半小时,才一路向着夏村的方向出发。

虽然路程短,对第一次上门的我们都是挑战。幸好,妹安排一熟悉路况的和我同坐。仔细打量,在唐朝以胖为美的时代,她的样子,可与杨玉环媲美,除了眼睛小了点。

“你是一诺她啥?”我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直切主题。

“她大妈。”她笑眯眯的看向我,“一诺她姨,对吧。”看来人家功课做了不少,也许是在妹家来来往往中,在远处看到过也不一定。

“前面左转,我娘家在夏村,一诺家具体那一家不太清楚。”马上到十字路口,她提醒着。

“儿子,有你大妈当向导,放心开。”车启动时,还在聊着第一次上门的问题。

“没事,有大妈在,你开就是。路口会提醒向左向右。”

“也许,一诺她婆婆早在大门口等着咱们呢,哈哈”车内一片祥和,外面是烈日炎炎。

果不其然,车刚开进街道口,就远远看见大门口好几个人影在晃动,是一诺婆家没错。

穿红衣服的大个子是婆婆无疑,一诺结婚打过照面,有点印象。她看见我们一行五人从车上下来,忙迎上前招呼着,“她姨,你们都来了。”好几个人接过手中的礼品,一起走了进去。

弟媳的车紧随其后,车内坐了六个人,我们十三人的亲友团,不算大也不算小,男方的热情好客,让凉爽的客厅升温不少。

大家刚坐下,茶水、瓜子、花生、糖就端了上来。随后果盘放满了面前的茶几,杏、桃、香蕉、葡萄、圣女果。空调打开后,大家才慢慢凉了下来。

三三两两在谈论着感兴趣的话题,大人聊着孩子们的婚姻状况,孩子们聊着下次放长假了准备去哪玩的计划,悠闲、惬意,这大概就是端午节的一份特殊的礼物吧!

                                    4

半小时的样子,又招呼我们开始今天的第一顿,旗花面开场了。围在大圆桌,上桌了好几盘旗花面,倒在一次性碗里,就可开吃,一口下肚,盐好像免费的,群处守口,独处守心,谁也不想多说一句。

“味道咋样?”一诺婆家小姑开口了,在忙上忙下。

“味道好的很,辛苦你们了!”在吃着饭,留着汗。

“不辛苦,你们能来我们很高兴。”

一诺早饭没吃,估计是饿坏了,和我们一起坐下吃。“盐有点出头,味道咸。”

吃到第三碗,味道是完美结局,今天的厨子是个小年轻,夫妻俩的组合,在后面的凉菜热菜上,以管窥豹。

旗花面是传统美食,遇见红事白事,都是不可替代的存在,在酒店的餐桌,在平民老百姓的饭桌上,常常能看见它的身影,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以前不卫生,汤重复使用,交叉感染不可避免。现在是一次性碗,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汤,即使你有事迟来了,也可吃到放心的旗花面,干净、卫生、汤汁鲜美,无人可替。

唯一的缺点就是,夏季高温天气,吃一碗旗花面都能出汗,汤比起冬季温度低了许多,但凉凉的汤,吃不出鲜美,只能是边吃边排汗。

                                    5

第一顿结束不久,第二顿凉皮上桌,桌子挪到了后面,凉快了些许,凉皮正好解暑,凉凉的感觉,吃出了美味。

今是负责吃的一天,凉菜热菜又陆陆续续摆满了一大桌,凉拌牛肉、红油猪耳、凉拌西兰花、炝莲菜、凉拌面筋黄瓜、冷猪蹄、凉拌蕨根粉。第一次吃蕨根粉,味道成了最爱,不大一会,碟子见底。

热菜上了一道吉祥三宝、清蒸鲈鱼、鸡腿、粉蒸肉、韭苔炒鸡蛋……汤

最后一道韭苔炒鸡蛋,一筷子也没动,怎么上桌,又怎么下桌,大家实在是酒足饭饱。

该是回家的时候了,现在是北京时间下午一点整,10:00~13:00吃了三顿,主家的热情,挡也挡不住。

妹去见了亲家母,要求被驳回,第四顿马上好了,再说才一点,时间早 ,回去了乡里乡亲的会笑话,马马虎虎的款待。

大家聚在空调房,走不让走,吃又吃不下,二次要求又被驳回,其中一阳她大妈风趣的话,逗笑了所有人。

“我看,今天是吃了第四顿才让回家啊”

“哈哈哈……”

以前看女三顿算是最多的,根本没有四顿一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讲究饮食文化,好的名望,好的口碑,岂不知小小肚子,装不下大乾坤。

最后配合着一人两口西瓜收场。

忙罢的走亲戚,因两孩子上班忙,取消。一诺婆家是每人一箱金典纯牛奶,大馍只收了三个,意思意思。

纯朴的乡下人,有着金子一般闪闪发光的心。

我们一行十三人,好吃好喝好款待,最后是一一道别离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