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记》【第2季】中国传统文化闲话古诗词

《晨读记》(34): 白骨乱蓬蒿

2017-12-25  本文已影响16人  大观学园
数点梅花天地春

文/霞客

        今晨读了王昌龄的《塞下曲(其二)》,其中说“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因为大唐曾在此打得吐蕃尸横遍野,洮水为之断流,所以“咸言意气高”。然而诗人却有着更深邃的目光,只看到“白骨乱蓬蒿”的满目凄凉。

        这不止是对战争的反对。因为很多战争,都是不得不打。吐蕃带着十万精兵汹汹来袭,要不要打?当然要打!可是打就会死人,死很多人。可是不管死多少人,也必须打!古往今来,谁不想和平?可是谁又能阻止战争的不断发生?

        通天彻地如老子,也说“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可见连老子也不希望战争。然而自古以来,人间就从来不缺战争。就这一场大败突厥的战争,便发生在大唐盛世的开元二年。更不要提春秋战国五百年,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大分裂,蒙古铁骑扫天下,大清扬州十日屠,抗日方罢国共争,三反五反再文革,西方的宗教战争和全球殖民,再来两次世界大战,完了又是中东战争和反恐战争……细细数来,人类的战火简直几乎就没停过。

        为什么会这样?说白了,“白骨乱蓬蒿”那是神的安排。神的安排是让人从高层时空来到人间承受痛苦,人在这个迷的空间看不到真正的善恶因果,又会造下更多罪业,然后再自己偿还。个人有个人的业力,族群还有族群整体的业力,个人的业力由个人去担承消减,族群的业力则会通过战争、天灾等等形式来担承消减。

        千古轮回里,人们都历尽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尝遍了生生死死的悲喜,“白骨乱蓬蒿”,不过是万千苦难之一种而已。然而,这一切的家国之盛衰荣辱,个人之轮回沧桑,却又是为何?

        北宋大理学家邵雍所著《梅花诗》开篇便提出了这个人类亘古永恒的生命大问: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结尾又回答道: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宾”。大意就是说: 无数的神带着自己救度众生的使命从光明浩荡的天上来到人间,今万古机缘终于等到,荡荡天门豁然大开,可是众神都迷失在了群魔乱舞的末法人间,还有多少神能够觉醒过来,看明白这尘世的苦难本质和古今真意,想起自己入世的真正使命呢?如果能在这尘世人生的剥复(八卦中表示最差和从最差开始转好的两卦)变化中看明白天地古今的大真相、大因果,你就会惊讶的发现: 原来一切早有安排,人间之事何曾由人说了算?尘世经历过末法时期的一段巨大劫难之后,将会太平很长一段时间,那是真正主宰一切的创世主更新天地人间之后的浩荡洪恩。

        然而能否迎来那一刻,却需要每一个生命在最后这巨大的劫难中,守住自己的良知,摆脱恶魔的操控,自己为自己的生命选择一个光明美好的未来。

        昨晚是平安夜,这西方文化如今形象全球,只为启发全人类都应该思考: 生命的平安幸福,是否需要神佛的护佑?今天是圣诞节,全人类都应该擦亮双眼看一看: 创世主早已来,正在救度着无量的众生!

2017.12.25

邵雍像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